VR产业盛会即将开幕,AI眼镜爆发期全面开启?
正如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角度会完全不同一样。目前同样量能萎缩的市场环境,被迷茫者认为是方向不明的信号,悲观者认为是调整将至的隐忧。可唯有必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勇敢孤勇者”,才更加清晰而明确地,毅然决然踏上了市场上真正的明光大道。
一、重要盛会提升流量,提振业界商机
这条明光大道的路径投资方向,就是AI。尤其在本周日,一项重要盛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正在市场点燃星星之火,从而全面提升AI眼镜等细分领域的投资吸引力。这项会议就是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5世界VR产业大会。
据悉本次大会,已经重点邀请了华为、苹果、阿里巴巴、小米、联想等布局AI眼镜的实力科技大厂,而XREAL、Rokid、雷鸟创新等头部AR眼镜创新企业,以及上百家整机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也将全面参展。届时,会场将全方位展示最新产品技术和创新应用场景,为AI眼镜“百家争鸣”蓄势赋能。
由于今年以来,智能(AI)眼镜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销量关注度同步活跃,在硬件技术持续迭代与软件生态不断丰富,AI眼镜有望逐步突破当前瓶颈,在消费端与行业端实现双向渗透。从而给整体AI产业增添了更加丰富的看点。
二、AI眼镜爆发元年,市场风头正劲
而2025年之所以被称为是“AI眼镜元年”,行业迎来全面增长的新阶段,首先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一些领先一步的企业就研发出了AI眼镜的终极形态,也就是带显示屏的AR眼镜。光波导作为AR眼镜中技术难度和价值量占比排前列的核心组件,被普遍看为时下一阶段AR眼镜规模量产与体验提升的关键。随着Meta等头部企业协同歌尔股份、水晶光电等核心供应链加速入局后,有望逐步突破技术瓶颈,使得产品配置在显示效果、模组重量以及模组成本上得到优化,从而带动AI+AR眼镜拐点加速到来。
事实上,在AR技术深度融合后,AI眼镜正成为重要的端侧AI入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端侧硬件智能化,本身就是AI应用的核心方向,这使得AI眼镜行业未来发展潜力不容置疑。华鑫证券计算机行业研究团队就认为,从AI应用原理出发,随着当前AI技术逐渐成熟,AI模型就有望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直接执行任务,而无需用户在操作界面进行任何操作。传统的功能性APP,将直接成为摆设。在此愿景下,端侧硬件更侧重于与用户语言交互和显示信息的功能,从而使得AI眼镜成为更为理想的个人随身硬件。
AI眼镜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在可穿戴设备快速发展,眼镜作为新的载体,被智能化后,AI眼镜不仅在工业、军事安防、应急抢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国内厂商凭借AI融合、场景创新、完善的供应链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后,伴随诸多厂商的进入,显著改善了行业环境的运行基本面。
另一方面,巨头新品迭出,出货量高速增长后,将AI眼镜推向大众消费电子前沿。像Meta与雷朋合作的联名款,就持续处于热销状态,苹果旗下智能眼镜研发进度更新,有望搭载Vision Pro的操作系统vision OS,并且将可兼容iPhone/Mac双系统,也引发业界热议。相关统计数据更显示,仅仅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50%,表明市场情绪正在复苏。并且有权威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高通AR1芯片总提货量增至1200万颗以上,2026年Meta AI眼镜出货量有望指向千万量级的水位,则进一步验证了AI眼镜新品密集推出后,对AI+AR眼镜渗透率提升的推动作用。后续则有机会推动硬件供应链,进入到不断发力升级的新阶段。
三、北向资金大幅加仓,三季报预期不俗
Wind数据显示,AI眼镜指数整体市盈率为61.17倍,板块指数估值比近五年来,80%以上的时间,还要低。随着AI盛会召开、厂商新品频出、行业关注度提升后,对指数估值修复,存在一定带动效应。
值得期待的是,相关公司的季报业绩,也看点颇多。目前,已有4只VR概念股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均为预增。从资金角度看,北上资金三季度末持股市值超1亿元的VR概念股中,有18股在三季度获加仓幅度均超10%,尤其对蓝特光学、长信科技、科华数据、长盈精密、博敏电子、首都在线、水晶光电等7只个股,北上资金三季度持仓数量都已经实现了翻倍。事实上,A股VR相关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接近30%,长盈精密、科华数据、东山精密、澜起科技等个股,年内股价已经实现翻倍。而且,很有可能这并不是本轮涨势的重点。因为接下来,如果按照国泰海通等机构研报的观点展望,在单一功能设备演进为平台型终端。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量的AI眼镜行业,未来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的话,则板块整体上行幅度,还有打开新空间的潜力。
四、智能眼镜当二传,终极形态竟然是它?
最后,我们依然需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智能眼镜发展的上限和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取代手机、手表或耳机。毕竟,现在的通用型物理硬件,像手机和手表,足以满足现有需求,人们不会再需要任何额外的可穿戴设备,来束缚自己。
而一些真正深谋远虑的厂商,坚定布局AI眼镜,用意就是为了获得第一人称数据,来进行大规模训练。所以,这样看来,智能眼镜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不会成为核心硬件。再怎么聪明,眼镜始终只能停留在某种虚拟世界里。 那么,现在依然不妨坚定这个观点,那就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就是元宇宙。无论是NVLink,还是Timus,归根结底,都是为元宇宙服务,这个判断从未改变。而Meta等企业,正在通过AI眼镜,获得数据来进行大规模训练。最终受益者,也是整个AI产业,而非仅仅拘泥于简单一两家比拼眼镜销量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