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美元订单,AI基建毛利35%,甲骨文的增长逻辑

当AI浪潮席卷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讲“算力故事”。然而,在这场叙事狂潮中,有一家老牌企业悄然站上风口——甲骨文。
10月16日,甲骨文在拉斯维加斯年度投资者大会上,公司联席CEO克莱·马古伊克宣称,公司剩余履约义务(RPO,客户已签约但尚未计入收入的合同)已突破5000亿美元,单在上季度的30天内,甲骨文就签订了价值650亿美元的新云基础设施供应合同。
此外,他还预计AI基础设施项目的毛利率可达35%。消息一出,甲骨文股价一度上涨约5%。对一个市值接近数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而言,这样的单日涨幅并不常见。资本市场对AI基础设施业务的盈利能力,终于展现出了久违的信任。
此前,分析师普遍担忧AI基础设施属于“重资产低毛利”行业,投入巨大且回收周期漫长。而甲骨文给出的35%毛利率预期,直接打消了这种疑虑。市场意识到,AI云的经济模型可能远比预想的健康。
订单破5000亿美元:AI红利的加速兑现
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让任何科技公司都为之艳羡的数字。这意味着,甲骨文的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业务已进入了一个长期稳定的高增长周期。
更关键的是,管理层预计其为期六年、总收入6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毛利率可达35%。在AI基础设施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周期漫长的背景下,这个毛利率水平足以让投资者和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订单并非短期促销或一次性合同。相反,多个长周期的大单来自大型AI客户——包括部分领先AI公司和企业客户的云算力需求。这表明甲骨文的增长来源更偏向“基础设施层”,而非短期租赁或软件销售。
毛利率的攀升,映射的是AI云计算的结构性转型。
首先,甲骨文的AI基础设施架构不同于传统云。公司在投资者活动中提到,其AI云服务基于新一代集成计算架构,能够以更低延迟、更高带宽支持AI训练与推理任务。这种架构使得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直接改善了毛利水平。
其次,AI云的毛利改善还来自软件层面的协同。甲骨文长期在数据库与ERP系统领域积累深厚。当这些传统业务逐步云化后,客户留存率与追加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较强的协同效应。这种“软硬一体化”的模式,正是甲骨文区别于其他云厂商的关键。
当然,影响甲骨文毛利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英伟达。 英伟达的运营利润率近年来已上升40个百分点。云服务提供商必须承受昂贵芯片对毛利率的拖累,而英伟达尚未确定下一代芯片的价格,能源和额外数据中心设备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甲骨文的成本。
甲骨文高利润的软件业务目前仍占其营收大部分,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但公司长期预测暗示,到2030年大部分营收将来自GPU租赁,这将拖累整体利润率。近期,甲骨文与AMD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为AI模型提供GPU和算力支持。双方合作将在未来数年持续扩大。甲骨文正在用多元化选择的方式,抵消来自英伟达的不确定性。
财报背后:一场关于“再造”的长跑
从财报结构看,甲骨文正在经历一次彻底的“重构”。
过去几年,公司核心利润来自数据库授权与软件支持。而如今,AI与云基础设施的营收增长成为拉动主线。公司数据显示,AI云业务已成为新增长极,并开始在整体营收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
这背后的逻辑,是甲骨文在AI大模型时代主动押注“底层设施”。在微软、亚马逊、谷歌纷纷推出AI模型和平台产品时,甲骨文选择了不同路径——聚焦“基础设施盈利模型”,成为AI时代的能源供应商。
当市场仍在争论AI应用的变现周期时,甲骨文选择了更稳健的方向:为AI公司提供算力、为企业提供专属AI云、为政府和大型机构提供安全合规的AI数据架构。这些业务的特征是“稳而重”,投资周期长,但现金流可预测性更强。
换言之,甲骨文并不是在追逐AI的热度,而是在重塑AI的底座。
增长逻辑:AI需求驱动的结构性扩张
从市场层面看,AI云业务的爆发有其宏观逻辑。
全球AI算力需求正呈几何级增长。据多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而AI算力在其中的占比将持续扩大。甲骨文在公告中提到,其云销售目标预计到2030财年可达1660亿美元 ,几乎是当前规模的三倍。
这一数字背后的含义是明确的:AI不再只是算法和模型的游戏,而是算力与资本的竞争。而甲骨文正是少数能够同时掌控数据中心、硬件合作伙伴、软件生态三大关键要素的公司之一。
公司高管在近期财报会上强调,AI需求不会在短期内消退。企业客户正在将传统IT支出逐步向AI云迁移,这使得甲骨文拥有持续增长的动力。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模块化部署与成本控制,正在提升云业务的边际利润率。
甲骨文不仅要做“云服务提供商”,更要成为AI能源系统的“稳定供应者”。
行业启示:AI泡沫之外的“基础力量”
在AI投资热潮中,许多公司讲的是“AI赋能故事”,而甲骨文讲的是“AI基础设施的可持续盈利”。这两者的区别,决定了企业能否穿越周期。
AI行业正从概念炒作走向“重资产运营期”。算力、数据中心、电力、芯片供应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而AI模型的创新者越来越依赖这些底层设施。甲骨文的崛起,正是这种行业结构转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