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对冲基金经理:AI建设热潮背后的资本错位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人物 #AI技术 #人物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05

Harris Kupperman(简称“Kuppy”)是 Praetorian Capital Management LLC 的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2019—2021年间基金净回报超过 700%,并运营投资博客Kuppy’s Korner。

他在播客节目 Rebel Capitalist 中坦言,AI 数据中心的资本投入与潜在回报严重错位,眼下的热潮很可能在重演 2000 年电信泡沫的故事——只是这一次,风险更大、规模更惊人。

一、资本支出规模惊人,回报假设离谱

Kuppy认为,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对 AI 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将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几乎可以与美国国防部一年的预算相提并论。他强调,这样的支出早已超出正常商业回报所能覆盖的区间。

“为了收支平衡,如果你想要在资本上获得 10%的回报,大约需要一万亿美元。这不是指所有 AI 的未来,而是指今年将建设数据中心。明年,他们将会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

在他看来,如果企业希望在这种重资产、高折旧的行业里获得大约 10% 的回报,就必须创造出以万亿美元计的新增营收;而若想取得理想回报,这一数字还要再翻几倍。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失衡,是泡沫形成的核心信号——资金投得越多,能够兑现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二、“循环投资”正在制造虚假繁荣

Kuppy指出,当前 AI 投资链条中出现了一种“循环式”的融资模式:同一笔资金在不同关联方之间不断流转,账面上被反复记作收入或资产,从而制造出增长的假象。他警告,这与 2000 年电信泡沫时期 Lucent 和 Nortel 的“供应商融资”如出一辙——当年企业靠放贷给客户买设备来拉动营收,最终却被坏账吞噬。

在他看来,如今的 AI 行业只不过换了一个“数据中心”的外壳。投资方、承建方与融资方往往互为合作伙伴,看似形成产业链,实则在资本层面互相循环,使风险被不断外包,最后由公众投资者埋单。

“它之所以被称为‘循环投资’,是因为所有数字都是假的。同样的十亿美元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其目的是诱骗华尔街投入更多资金。最终华尔街识破了骗局。但在此之前,退休人员损失了数百亿美元,就像这个周期一样,只不过这次损失的金额会达到数万亿美元。”

三、商业模式薄弱:价格战压缩利润,免费化趋势难逆

在Kuppy看来,AI 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将让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沼”。像 ChatGPT、Gemini、Claude 等大型语言模型之间几乎没有技术壁垒,用户也缺乏忠诚度。随着模型迭代速度加快,产品差异越来越小,价格最终会被压到接近能源成本的水平。

“OpenAI收你90,我们收你50。然后OpenAI说,好吧,我们收你40美元。然后Claude说,好吧,我们收你30美元。就这样,你们一路竞争,直到成本最低,你可能比能源成本高出 1%。而这 1% 就是OpenAI或Anthropic的利润。”

他判断,这种趋势的直接结果是利润率长期维持在极低区间。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还是面向企业的工具,免费化浪潮都在侵蚀盈利空间。AI 的商业化逻辑仍未跑通,而投资热情却早已远超现实需求。

四、基础设施泡沫:像“修铁路”一样烧钱

在谈到基础设施投资时,Kuppy把当前的 AI 建设热潮比作 19 世纪的铁路狂潮——当时投资者不断砸钱修铁路,却一再面临破产。AI 数据中心的情况同样如此:设备更新周期短、折旧极快,许多项目可能还没来得及盈利,就要面临技术淘汰。

他指出,即使像微软、Meta 这样的巨头,也可能经历所谓的“技术性破产”——即账面上巨额资产减值后再重来一轮。庞大的资本开支并没有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反而可能成为拖累财报的负担。

“就像我们修建了横贯大陆的铁路,这很棒,但所有投资这条铁路的人,在资本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债务、股权等等,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认为人工智能也会如此。他们会不断地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然后一次又一次地破产。也许,你知道,微软或 Meta,他们不会破产,但他们的破产程度相当于,你知道,他们会把 5000 亿美元的投资一笔勾销,然后重新开始。”

五、土地与基础设施的投机狂热

Kuppy提到,美国出现了大量针对数据中心选址的土地投机行为,一些公司专门购买靠近能源设施的地块,等待转售给科技巨头。他认为,这种现象与 2006—2007 年的房地产泡沫如出一辙——人们关心的不是长期经营,而是谁会成为下一个接盘者。

“他们购买天然气设施旁边的土地,并为数据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希望将其出售给谷歌、微软或 OpenAI 之类的公司。我就想,这让我想起了 2006、2007 年,当时每个人都在买独栋住宅,然后转手出售以获取利润,因为他们知道房价总是会涨。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的事情,但我们不再转卖房屋,而是突然将土地转卖用于建造数据中心。”

在他看来,这类投机行为说明资本的焦点已经从“建设产业”转向“炒作资产”。当资金流入放缓时,这些高溢价土地可能迅速贬值,风险最终仍由投资者承担。

六、机构的清醒与沉默

Kuppy透露,“我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两位人士交谈过,一位负责信贷方面,一位负责股权方面。我的意思是,这些人告诉我,我们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这些东西,但我们认为它们毫无价值。”

他指出,“他们(高层)只顾着赚钱,却觉得数字根本行不通。我们面临负增长,投入的钱越多,损失的钱就越多。”

总结

Kuppy并不否认 AI 技术的长期潜力,而是质疑资本市场的叙事逻辑:

1.回报预期与投入规模严重错配,盈亏平衡遥不可及;

2.资产被过度金融化,通过循环交易制造虚假繁荣;

3.产品高度同质化,价格竞争将利润压到极限;

4.机构虽已意识到风险,却选择沉默。

在他看来,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堆砌资金,却尚未证明这些投资能带来相匹配的现金流。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