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高端芯片从95%到0%,黄仁勋:英伟达争取重返大陆市场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芯片 #AI芯片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24

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开表示:受美国对华出口限制影响,公司在中国高端AI芯片市场 的份额已从约95%降至0%。

一、市场份额骤降

黄仁勋指出,美国政府针对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的高端芯片(包括A100、H100等)自2022年以来陆续禁止对华出口,从而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迅速下滑。

他说:“目前我们已100%退出中国市场。”并进一步警示:“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

与此同时,他透露,公司正积极向美国政府解释与交涉,希望未来能够重返中国市场。

二、禁令背景与特殊芯片推介

自2022年起,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范围内便已涵盖英伟达用于AI的多款高端芯片。针对中国市场,英伟达曾推出专门型号H20(面向中国市场的降规版本),但其性能远不及H100等国际主流GPU,且销售明显承压。

公司最新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截至今年7月的2026财年第二财季中,虽然整体营收与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但关键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受H20出货受限影响而不及部分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H20芯片销售额减少约40亿美元。

英伟达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指出,由于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该公司在该季度并未向中国市场售出新的H20芯片,并预计该款芯片在下一财季也不会带来收入。

三、未来机会——中国市场的潜力

黄仁勋表示,如果能够推出具备竞争力的合规产品,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仍存在约500亿美元的潜在空间,并有望实现高增长。

他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公司正与美国政府就重返中国市场问题进行磋商。

四、展望

从这次黄仁勋的表态,可以读出两层深意。

第一层,是全球产业链的“共损效应”正在显现。美国的出口限制并未让AI生态更安全,反而让算力硬件的供应效率下降、成本上升,AI企业在模型训练周期上普遍承压。这意味着,算力不再只是“技术竞争”,更是“资源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厂商的自主替代路径反而被倒逼提速——无论是GPU架构、服务器方案,还是光通信与HBM封测环节,都在快速成型。政策与资本的协同,使国产AI硬件的“从可用到好用”正逐步跨越拐点。

第二层,是对英伟达自身的再认识。被切断中国市场后,英伟达的全球统治力并未动摇。其强大之处,不仅在于芯片算力领先,更在于CUDA生态、软件栈与开发者社区的壁垒——这是短期内任何公司都难以复制的“系统性护城河”。换句话说,国产替代的崛起不会削弱英伟达的全球核心地位,反而会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健康。

未来几年,AI硬件的格局或将形成新的“平衡态”:英伟达继续在全球高端市场引领创新,而中国厂商在成本敏感、垂直优化的应用场景中实现突破。两者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全球算力体系的两种共存逻辑——一个主攻生态深度,一个主攻供应链韧性。

算力的未来,不是封锁谁就能赢,而是谁能在技术与市场之间找到新的增长逻辑。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