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芯创凭什么杀入存储芯片高端圈?
一、存储这条赛道,到底好在哪?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热议存储芯片——涨价、周期、国产替代,话题接连不断。但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存储为什么火,也不清楚香农芯创为什么成为焦点。
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
AI、大模型拼到最后,更可能是拼谁能把数据存得更快、更稳、更大。
算力再强,没有高速存取的存储芯片,也只能堵在路上。
先来看整个存储产业链分工:上游是晶圆制造与材料设备,中游包括控制器设计、模组封测,下游是分销与系统集成。
香农芯创目前位于下游渠道端 ,并在尝试向中游自主产品 迈进。
最新数据显示,主流机构测算 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 超过1800亿美元 ,其中DRAM与NAND占比近九成。AI服务器、数据中心和高端PC的需求增长,被视为本轮周期反转的核心驱动力。
从宏观层面看,本轮存储反弹不仅受需求拉动,也与AI资本开支周期、美元回落与库存修复周期 共振。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行业 :当供给不足、需求爆发时,价格上行;当扩产过快时,又迅速下行。
2025年以来的这一轮,叠加AI服务器需求增长、国产替代推进、原厂库存低位等因素,使得产业正处在新一轮“上游涨价—中游利润传导”的阶段。
对分销商来说,存储芯片涨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手中库存可以迅速升值变现。一旦上游价格上涨,提前以较低价格囤货的分销商,手里的库存自然升值,带来丰厚的短期利润。这种逻辑在资本市场已有体现:例如香农芯创在今年8月中旬到9月期间,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40%,正是市场对其“手握涨价库存”的价值重估。
不过,这种周期不是线性的,还受库存周期与补库节奏 影响:若渠道库存偏高、补库节奏不稳,即使价格上行,利润释放也可能滞后或反向承压。
二、存储芯片的利润逻辑
目前,全球存储产能集中度高。
DRAM主要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主导 ;NAND除三星、SK海力士、美光外,铠侠/西部数据等亦占重要份额 。
一旦出现供需错配,价格波动就会放大。
在此阶段,渠道与分销端通常更早体现利润弹性 ,因为它们既承接原厂涨价,也能在库存结构优化时先一步反映价格信号。
同时,国内厂商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窗口:
上游扩产有限,国产替代需求上升;
下游客户(云厂、服务器厂商)希望供应更安全、可控;
政策层面强调“存储安全”和“算力本地化”。
国产存储厂商中,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已在3D NAND与DRAM实现量产,但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企业级市场依旧由海外厂商主导。
香农芯创的差异在于,它从渠道切入,以“中间带”的商业模式进入这一空白区间。
从竞争格局看,国产厂商在高端企业级存储环节仍稀缺。长江存储、长鑫存储 偏重制造端;兆易创新、江波龙、佰维存储 聚焦消费级模组;香农芯创 的特点是介于分销与自研之间,既能抓住上游涨价红利,又有机会承接高端国产品牌的生态验证,这种定位在当前A股体系中相对独特。
因此,介于渠道与制造之间的企业——尤其是能往上游延伸的公司——自然成为这一轮景气中的关注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香农芯创的利润率非常低。

在2025年上半年,香农芯创的毛利率仅为2.65% ,虽然环比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的5.93%相比,依然下滑了近55% ,分销业务“靠走量吃饭”的底色依旧没变。二季度单季毛利率3.22% ,虽说有所好转,但总体看还处在偏低位置。
公司手里并非没有牌,目前已相继拿下了全球存储器巨头SK海力士 、主控芯片龙头MTK(联发科)的代理资格,同时也取得了AMD 的经销资质。其中,SK海力士 是公司当前第一大供应商,主要采购产品为数据存储器。这一点颇具战略意义——毕竟全球DRAM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 三巨头牢牢掌控,三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5% 。
换句话说,香农芯创并不是毫无潜力。如果未来能够与原厂争取更有利的合同条款,或在价格谈判中拿到更高的折扣空间,公司在高端存储产品上的毛利率显然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当然,这种前景的兑现,最终还要取决于采购成本、库存风险和供货集中度等现实因素的牵制,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窗口,还要继续看公司的执行能力和市场环境的配合。
三、香农芯创的业务结构与转型
香农芯创的起点是半导体分销与代理 。
它拥有SK海力士、AMD、联发科等原厂授权,服务于大量终端客户,形成了稳定的渠道网络与现金流。
近两年,公司开始向中游延伸,推出自主品牌“海普存储”,定位企业级高性能产品,如DDR4、DDR5(新一代高带宽内存标准)及Gen4 eSSD(PCIe 4.0接口的企业级固态硬盘),主要面向云计算、服务器和AI存储市场。(DDR5为新一代内存标准,带宽和能效提升;Gen4/Gen5 eSSD为PCIe 4.0/5.0企业级固态硬盘,读写速度更高。)
企业级产品从样品验证到客户批量导入,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兼容测试、性能验证、平台适配、批量导入。按行业通用导入流程判断 ,海普存储大致处于 第二至第三阶段,意味着性能已获初步验证;后续关键在平台认证与客户批量出货节奏(公司未披露具体阶段 )。此外,当前存储技术正从DDR4向DDR5迁移、从PCIe 4.0向PCIe 5.0过渡。标准更替带来接口兼容与验证周期的延长,这也是海普存储能在本土客户中建立技术壁垒的窗口期。目前,海普存储已完成部分服务器平台 的兼容性验证,并开始小批量出货/试产 。
香农芯创采取“联合共研+合作制造 ”模式,与SK海力士、大普微电子等合作方协同开发,降低了自主研发的技术风险。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它具备一定资本灵活度,可通过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加速产品落地。同时,公司有可能通过股权或资本合作参与上游环节,如封测、控制器设计或材料供应,以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控制力。
四、“分销+自研”的双轨逻辑
香农芯创的战略并不是激进的“制造跃迁”,而是一种双轨协同:
分销端 提供现金流与客户渠道;
自主品牌端 承担未来成长的潜力。
分销是“防守”,保障稳定经营;
自研是“进攻”,尝试在高端存储环节实现国产突破。
两条线的效果,取决于自研产品的认证、良率、交付与分销端库存和账期的组合表现。
此外,公司正尝试让分销业务从单一的“货品通道”升级为技术与服务并行的方案商 ,提供客户侧的技术支持、兼容性适配和系统集成服务,从而提升利润厚度与客户粘性。
这种模式在周期波动中更具弹性:景气上行时利润结构改善,下行时仍有渠道业务支撑。
但同时,自主产品的放量仍需时间验证,客户结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是决定成效的关键。
五、香农芯创的产业位置
从行业角度看,香农芯创正处于存储涨价周期与国产替代需求叠加 的节点。
它能受益于渠道利润的释放,同时参与高端国产品牌验证。
市场对这类公司的关注,更多是基于“验证逻辑”——看它能否在企业级客户中获得稳定订单,而非短期业绩表现。
目前来看,它的进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业务结构的稳定性和量产后的利润表现仍需后续观察。
在东数西算成渝枢纽 相关建设中,公司曾进入相关项目供应体系 ;具体标段与金额以招采平台与公司公告为准 。若 海普存储在高端市场实现稳定出货并带动毛利率结构改善 ,市场可能 从分销类框架转向半导体成长框架进行定价,具体取决于出货规模、毛利改善与现金流质量 。
政策层面,“东数西算”“算力网络国家枢纽”“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正逐步落地,预计将带动服务器、内存、SSD等核心部件需求持续释放。香农芯创若能持续进入这些项目供应体系,将在政策驱动的产业放量中获得更明确的需求锚点。
六、从存储到系统
香农芯创提出的“存算协同 ”方向,是中长期布局的延展,旨在在系统层面提升存储与计算协同效率,为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提供整体方案。(存算协同指在系统层面联合优化存储与计算的效率,不等同于自研GPU或CPU。)
这一思路符合产业趋势,但短期仍以存储产品线验证 为主。
可以理解为,公司正试图在未来AI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升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若产品在性能与认证上成熟,也可能尝试进入国际客户或出口市场,与全球厂商展开竞争。
七、验证指标与关键观察点
从财务结构看,香农芯创的盈利验证将主要体现在三类指标:
- 毛利率结构变化 :若自主品牌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
- 费用率趋势 :短期研发与管理费用率会阶段性上升,若随收入放量而边际下降,说明规模效应形成;
- 现金流与应收管理 :分销业务账期较长,若经营现金流同步改善,表明渠道扩张质量良好。
这些财务指标,比股价表现更能验证公司战略是否真正落地。
八、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
在前文提到的验证指标之外,香农芯创的执行过程仍存在若干外部与内部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决定了其逻辑兑现的节奏与稳定性。
1)行业周期风险 :若原厂扩产加快或下游需求放缓,价格上行可能减弱;
2)认证与导入风险 :平台认证不等于长期份额,持续交付与客户复购才是关键;
3)合作与授权风险 :原厂策略调整可能影响代理体系稳定;
4)资金与执行风险 :自研与扩产需要持续投入,现金流压力较高。
这些因素意味着,香农芯创虽处于有利行业环境,但能否长期受益,还要看执行力与市场验证。
后续可跟踪:①服务器侧新增认证和客户数;②量产良率与交付一致性;③分销服务升级与客户粘性变化。
九、结语
存储芯片行业再度处在上行周期,AI的浪潮推高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香农芯创的特点在于,它位于周期的中下游交界处:一边有渠道基础,一边在尝试技术延伸。
它不是确定性的赢家,而是行业周期中的潜在受益者 。
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两个核心验证:
一是自主产品的量产能力;二是客户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说今年是算力的扩张年,那么年底到明年大概率是存储能力重构的窗口期 。谁能在高端、国产化和系统协同三条曲线上找到平衡,谁就有机会在这一轮周期中站稳主线。
在这一轮AI驱动的存储周期中,香农芯创的逻辑仍在路上,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