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科大讯飞三季报点评:盈利拐点显现,AI商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服务器 AI芯片 #AI芯片 #AI服务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44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企业,科大讯飞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刚刚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再次将这家“AI国家队”成员推至聚光灯下。

众所周知,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于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已经成长为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国际前沿水平。通过最新披露的季度财务报告,各界得以知晓这家这家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运营全貌。

一、核心财务数据透视:营收增长稳健,盈利质量待改善

根据公司披露的权威数据显示,科大讯飞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成功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另外,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到169.89亿元,同比增长14.41%。从营收增速看,公司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态势,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颇为不易。而高光数据的获得,则主要受益于其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核心赛道的持续深耕。

然而,盈利指标的表现则相对复杂。例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0.28%,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0.49%,较上年同期上升2.36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0.38%,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38%,较上年同期上升1.5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57个百分点。一般来说,上述指标的表现,或许源于硬件产品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性影响(硬件毛利率通常低于软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议价能力减弱。

费用端的数据同样关键。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31.8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维持18%的高位。销售和财务费用单季度也增长了26.38%和10.87%。高强度的投入,体现了科大讯飞对技术护城河的执着,却也不可避免地直接侵蚀了当期利润。如何在长期技术布局与短期业绩表现之间取得平衡,是管理层接下来要面临的核心挑战。

现金流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14.94%,现金流动性的充分改善,可以解读为回款效率提高,公司运营资金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事实上,Q3单季经营性现金流8.95亿元,积极转正的改善过程中,为四季度经营活动的扩张,埋下了利好伏笔。

二、业务板块深度剖析:大模型商业化领跑,技术优势加速转化​

(一)大模型中标金额行业第一,商业化落地成效显著​

作为科大讯飞最受关注的业务板块,大模型相关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与洞察报告》,2025年1-9月,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中标金额达5.45亿元,是第二名至第五名总和的1.88倍,优势极为明显。​

大模型业务的强势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2025年7月25日,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讯飞星火X1”升级版正式上线,该模型在参数规模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实现整体效果对标OpenAIo3等海内外一流大模型,尤其在幻觉治理准确率上大幅领先业界主流模型,这一技术优势成为公司在政府和企业客户中获取订单的关键。另一方面,公司在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的深耕,也为大模型业务的落地提供了丰富场景,形成”技术-场景-订单”的良性循环。

(二)开发者生态持续扩张,行业赋能步伐加速​

开发者生态的建设是衡量AI平台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25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新增开发者数量超过122万,其中大模型开发者新增69万,开发者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公司AI平台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庞大的开发者群体不仅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力,还能通过”平台+生态”模式加速AI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储备潜力。​

从具体应用领域来看,科大讯飞的大模型技术正在加速向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渗透。在教育领域,基于星火大模型的智能教学系统已在全国多所学校落地,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不断扩大,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工业领域,大模型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这些垂直领域的深度布局,为公司构建了坚实的业务护城河。​

(三)AI出海成效初显,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除了国内市场,科大讯飞在AI出海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12.08%,增速远高于国内业务;其中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词典笔等C端硬件产品在中、日、韩、美等重点国家实现营收快速增长346%,成为海外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战略布局来看,公司将AI出海分为主权大模型出海、行业模型出海、C端产品出海及生态出海四个方向。在主权大模型方面,公司已与多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帮助其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底座;在行业模型出海方面,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模型解决方案已开始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落地;在C端产品出海方面,公司通过优化产品本地化体验,不断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随着全球AI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极。​

三、弦外之音:债务压力攀升,研发投入与盈利平衡待解​

(一)有息负债规模激增,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科大讯飞在第三季度展现出良好的盈利和现金流改善态势,但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公司短期借款从期初的 3.10 亿元暴增至 18.65 亿元,增幅高达 502.26%;虽然长期借款从 46.73 亿元降至 39.52 亿元,但公司在第三季度新发行了 8.02 亿元应付债券,这是期初没有的负债项目。从整体来看,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呈现快速扩张趋势,债务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短期偿债压力显著增加。​

债务规模的扩张与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扩张密切相关。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 31.88 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 18.77%,较期初增长 44.04%;开发支出增至 23.57 亿元,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虽然为公司构建了技术优势,但也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此外,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 32.27 亿元,同比增长 26.37%,增速超出营收增速,反映出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正在进行高强度的市场投入。​

(二)技术优势与商业化落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无可否认,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智能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星火认知大模型在多项评测中表现优异。技术,是科大讯飞最闪亮的名片,也是其估值的重要支撑。

但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技术能否高效地转化为利润。从本季报看,“技术领先”与“商业成功”之间依然存在裂痕。高额的研发投入如同“军备竞赛”,是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必然选择,但也导致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同时,AI解决方案的定制化程度高,难以像传统软件一样实现边际成本的大幅降低,这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此外,在诸如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公司还面临着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竞争,技术优势的窗口期可能正在收窄。

(三)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风险需警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 AI 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一方面,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凭借庞大的资金实力和数据优势,在大模型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与科大讯飞形成直接竞争;另一方面,众多 AI 初创企业也在垂直领域不断突破,分流部分市场份额。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公司若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或不能及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可能会面临增长放缓的风险。​

同时,AI 技术的快速迭代也给公司带来了挑战。当前大模型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的技术架构和算法不断涌现,若公司研发投入不足或研发方向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技术落后,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研发投入与盈利的平衡,是公司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未来展望:AI 商业东风将至,多重因素决定长期价值​

综合来看,科大讯飞 2025 年三季报展现出 “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局面。从积极因素来看,公司单季盈利实现突破性增长,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成效显著,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海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等因素,均正在为公司未来发展铺设良好基础。特别是大模型业务中标金额领跑行业,表明公司在 AI 商业化领域已占据先发优势,随着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公司有望进入业绩收获期。​

而从风险因素来看,公司前三季度仍未摆脱亏损状态,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过高,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也确实有必要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未来,公司能否持续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将直接决定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公司 AI 业务高增长潜力的同时,则需要理性评估公司的投资潜力。公司管理层仍有必要在研发投入、市场扩张、债务控制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逐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来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AI 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科大讯飞若能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场景优势,会非常有机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科大讯飞 2025 年三季报既是一份 “成绩单”,也是一份 “任务书”。单季盈利的拐点显现让市场看到了希望,可长期盈利的稳定性、债务风险的控制、行业竞争的应对,还需要公司用未来真正足够亮眼的业绩来回答。对于这家 AI 龙头企业而言,真正的考验,也许才刚刚开始。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