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思科报告:九成企业没准备好AI,问题出在哪?

作者: 预见大模型 顶级公司 热门 #顶级公司 #热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53

大家都知道,现在人工智能早就不是科技公司的“专利”了,它已经成了企业竞争的核心筹码。

最近,思科(Cisco)发布了第三份《思科人工智能就绪指数》(AI Readiness Index)报告。这份报告覆盖了全球30个市场、26个行业,超过8,000位负责企业AI战略的高管参与了调研。思科想搞清楚的是:现在全球企业中,谁真正准备好迎接AI时代,谁还在“摸索”甚至“观望”。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绪”并不是你“知道AI是什么”,而是你的企业真的能把AI从“实验室”搬到现实,真正给公司赚钱。

报告中有个非常明显的结论:那些真正做好准备,把AI试点成功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已经远远甩开了还在观望或者刚刚起步的企业。

在这份报告中,这些最具备AI能力的企业被称为“领导者”,他们在所有被调研企业中的占比大约是:全球13%、我国10%。(注:思科调研中涉及我国的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下文简称“我国”。)

一、为什么这些“领导者”能一路领先?

思科的研究给出了清晰的数据:“领导者”在AI的投入和效果上,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把AI试点项目推向正式生产的可能性,比我国普通企业高出4倍;

实现能清晰衡量的AI投资回报可能性,比我国普通企业高出50%。

简单来说,你如果还停留在试试看的阶段,就已经落后于那些把AI当做核心战略工具的公司了。

为什么差距这么明显?因为这些领先企业不仅仅是在“玩”AI,而是把AI当成了一项战略武器。他们在下面这五个方面做得特别突出:

1、AI不再是“副业”,而是企业核心战略

全球99%的“领导者”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AI战略路线图,而在我国,这个数字是65%。

全球91%的“领导者”都为AI制定了详细的变革管理计划,而在我国只有30%。

预算分配上,79%的全球领先企业把AI当做首要投资方向,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22%。另外96%的全球领导企业同时具备短期和长期资金规划,我国则为47%。

简单说,领先企业不会临时抱佛脚,而是早就把AI战略化、制度化、资金化,变成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

2、从“能用就行”到“随时扩展”的基础设施

71%的全球领先企业表示,他们的网络架构完全灵活,能随时扩展以支持AI项目。但我国仅有12%的企业达到了这一水平。

77%的全球领先企业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新建或扩建数据中心,我国这一比例为40%。

这说明,真正懂AI的企业都意识到了,未来几年AI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他们提前投资,为的是应对AI时代不断增长的算力和数据压力。

3、从“小试牛刀”到“规模复制”

全球62%的领先企业已经建立了成熟且可以复用的创新流程,但我国平均水平仅有15%。

另外,77%的全球领先企业表示他们的AI应用场景已经标准化了,而我国只有19%。

这些企业的厉害之处在于,做出一个成功的AI案例后,能迅速在其他业务部门快速复制,让AI变成企业日常运作的工具,而不只是零星的试验。

4、投资AI不是“赶潮流”,而是算账看收益

全球95%的领先企业都会追踪和量化AI投资的回报,而我国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会这样做。

全球71%的领先企业坚信AI能带来新的收入来源,但在我国,持同样观点的企业不到一半。

简单说,真正的AI企业都懂得算账,能清楚看见AI带来的真实收益和投入产出比,而不是盲目追逐新潮流。

5、安全与信任,才是AI竞争真正的护城河

全球87%的领先企业高度关注AI带来的安全风险,而我国企业只有33%做到这点。

62%的领先企业已经将AI纳入公司的安全与身份管理体系,我国只有26%。

此外,75%的领先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了控制和保护AI代理的能力,我国这一数字是39%。

在AI时代,客户、监管部门和合作伙伴最关心的就是安全和信任。这些领先企业早已看穿了这一点,把风险管理做成了自己的优势。

此外,全球98%的“领导者”在建设网络架构时,都已经提前考虑了AI未来的增长、规模和复杂性,我国的这一数字是49%。

凭借这些特点,领导企业90%都明确表示,公司盈利能力、生产力和创新力有明显提升,而我国平均企业这一比例是63%。

二、我国企业:AI的雄心与现实的差距

我国企业对AI的热情很高。报告指出,73%的企业计划部署AI代理,41%预计一年内就能实现AI与员工的协同工作。

但热情并不能掩盖现实问题,具体体现为:

很多企业的AI系统还停留在“任务型”阶段,缺乏持续学习和自主能力;

29%的企业承认现有网络难以应对AI带来的复杂性,仅12%的企业认为自身网络足够灵活;

数据不集中、算力不够、安全体系欠缺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报告特别指出了一个新的概念:“AI基础设施债务”,意思是企业在基础设施上长期拖延、不投入、不升级,最终导致AI项目无法发挥长远价值。

这些隐患在我国企业中已逐渐显现:

41%的企业预计未来3年内工作负载增长将超过30%;

57%的企业在数据集中化方面遇到难题;

仅有29%的企业具备充足的GPU算力;

不到20%的企业能有效应对AI特有的安全风险。

如果这些基础问题不能尽快解决,企业今天对AI的雄心,明天可能会变成无法兑现的承诺。

三、“就绪度”为什么这么重要?

很多人以为AI只是技术问题,其实它更是组织能力问题。

报告发现,真正能让AI发挥价值的企业,都有六个共同特征:

战略先行 :AI战略、预算和变革计划必须早早确定。

基础设施到位 :灵活网络、强大算力、安全防护,这些缺一不可。

规模化复制能力 :AI成功经验可以迅速复制到更多场景。

结果导向 :每个AI项目都清晰可量化,有明确的投资回报。

安全和信任为先 :风险管理能力是竞争的关键优势。

长期动态就绪 :不是一次性的准备,而是持续更新的状态。

四、企业如何从“起步者”变成“领导者”?

具体怎么做呢?报告给出了六个落地方法:

战略先行 :搞清楚AI要解决什么问题,有路线图、有预算。

基础设施优先 :先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再谈AI模型落地。

创新流程复用 :成功的AI案例标准化、快速复制。

量化投入回报 :有明确KPI,确保AI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重视人才和文化 :培养员工的AI技能,建立协作文化。

防范基础设施债务 :避免临时抱佛脚,持续建设安全可靠的长期基础设施。

五、AI已经不是选项,而是必选赛道

AI不再是企业的“加分项”,而是“入场券”。

未来企业只有两种:能用好AI的,和被AI淘汰的。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AI潜力很大,但也面临很大的基础挑战。

要想赢下AI时代,不是想一想、试一试,而是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从战略到落地,从短期到长期,把“想做”变成“能做”,再把“能做”变成“常态化”,这才是AI时代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