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智能体拐点已至:2026六大趋势,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

作者: 预见大模型 算力租赁 推理时代 #推理时代 #算力租赁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71

过去一年,AI行业的主角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Agent)”。从面向个人的便携设备,到企业里能自动跑流程的工作助手,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替你把事办了”。

CB Insights发布的69页报告《AI Agent圣经:颠覆性智能体终极指南》,为这股浪潮给出了一张“全景地图”,并提出面向2026年的六大趋势。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当AI从“工具”变成“执行者”,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

一、趋势定位: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

CB Insights指出,智能体的关键变化在于“目标导向+持续执行”。过去的软件等待指令,如今的智能体会自己拆分任务、调用API、对接外部系统并跟进结果。

这一变化带来了新的三层结构:

·基础层 :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等提供通用能力;

·平台层 :LangChain、AutoGen等开发框架与工具链;

·应用层 :面向行业的垂直智能体,直接落到企业具体场景。

这不是简单的“模型—应用”升级,而是“能力—平台—场景”三层耦合后的产业重排。

二、2026年的六个确定性:智能体世界的主线走向

1. 语音AI加速崛起

语音将成为最自然、最高频的交互入口。报告认为,到2026年,语音驱动的智能体应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子领域:从实时对话到“打电话办业务”的端到端处理,语音型智能体将把客户服务、销售线索管理、个人助理全面推向可落地阶段。

2. 并购潮席卷智能体赛道

行业进入整合期:巨头“买能力、补生态、抢接口”,企业软件厂商加速“智能体化”。并购不只发生在底层模型,更集中在任务层与行业落地层。对于投资人,并购退出生态位并购溢价 是两条重要路线。

3. 利润压力蔓延,非编程场景承压更快

智能体产品高度依赖外部API与算力,成本可见、价格不稳。报告测算,行业平均毛利仍低于传统SaaS,尤其在营销、客服、内容等红海场景,付费意愿与替代竞争共同压缩利润。解法是:私有化部署+流程深耕+结果导向计费

4. “Agent式”商业模式正在成型

软件从“卖功能”走向“卖结果”。用人话说:不再卖“筛简历的软件”,而是卖“交付面试名单与录用报告的服务”。这直接提升粘性和续费率,也带来按成果付费共享收益 等更灵活的收入结构。

5. “数据护城河之战”重塑企业软件

决定智能体上限的不只是模型,而是场景数据与上下文记忆。谁掌握更高质量、更结构化、可持续更新的数据,谁就能让智能体“更懂业务”。行业将分化为“封闭生态的数据壁垒”与“开放生态的互联优势”两条路径。

6. 智能体监控与安全成为刚需

当智能体接管执行链路,权限、日志、风控、审计必不可少。“AgentOps”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层,类似DevOps之于软件研发。它直接决定企业是否敢把更多关键流程交给智能体。

三、生态版图:谁在抢位,谁在补位

报告梳理的“江湖势力”大致如下:

·通用层 :模型与推理能力的提供者;

·开发层 :框架、工具链、插件与API市场;

·行业层 :围绕研发、销售、客服、财务、人力等流程的垂直智能体;

·基础设施层 :监控、安全、数据清洗、嵌入式检索、成本优化等“隐形水电”。

头部初创的营收呈梯度分布:少数团队年化流水过5000万美元,但多数仍处探索期。赛道热闹,真正进入可复制、可复用、可规模化 阶段的企业不多,这也是投资的筛选关键。

四、2026年的关键变量:落地“三角”

CB Insights判断拐点将来自“三角共振”:

1.成本与接口 :API成本下行,调用更稳定,才有“常开式”智能体;

2.企业认知 :从“试用”转向“交付”,愿意让智能体承包流程片段;

3.风控与合规 :监控、审计、灰度发布机制成熟,降低采用门槛。

据此,报告预估到2026年底,四成以上的中大型企业 会在研发、市场、客服、金融分析等环节将智能体纳入核心流程。

五、结构性机会:优先兑现的四个赛道

1.企业自动化(B2B流程) :CRM、财务、人力、采购的端到端任务自动化,付费意愿强、粘性高;

2.开发者工具(Dev Agent) :从“写代码”走向“带项目”,市场空间从IDE拓展到项目管理与测试发布;

3.语音交互与客服 :外呼、回访、售后问诊等强流程场景率先规模化;

4.内容与个性服务 :结合语音/视频,进入“千人千面”的产品化阶段。

共同特征:可量化的业务指标 (如转化率、处理时长、缺陷率)+ 可复用的流程模块

六、风险与约束:别把“万能执行”当成银弹

·算力与平台依赖 :少数API定价与政策变化,会对成本与交付产生直接冲击;

·数据安全与隐私 :跨系统调用与多数据域汇聚,必须有审计与分级权限;

·流程错配 :流程未标准化就上智能体,容易引发“自动化混乱”,先治流程后上引擎。

一句话:先有可控的流程,再放大执行能力

七、对投资人的路线图:在“接口—数据—结果”三条线上找确定性

1.接口位 :谁掌握关键入口(语音、移动端、企业工作台),谁就更接近订单;

2.数据位 :谁拿到高质量、可持续更新的场景数据,谁就有复利;

3.结果位 :谁能用可量化指标证明“更快更省更准”,谁更容易获得溢价。

配置建议可分三层:

·底层把握 :监控、安全、成本治理等“水电型基础设施”;

·中层卡位 :面向开发者与工作流的关键工具链与插件市场;

·上层兑现 :在B2B垂直场景中能形成标准化“结果交付”的企业。

结语:下一个投资机会,来自“能落地、可复用、可监控”

智能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从问题到结果”的新型生产线。

它要求企业把流程标准化、把数据结构化、把风控可视化,然后再交给智能体去跑。

对创业者,这意味着少讲概念、多做交付;

对投资人,这意味着少看短期DAU,多看可度量的业务结果可迭代的流程颗粒度

真正的机会,不在“会不会回答问题”,而在“能不能稳定交付结果”。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