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英特尔三季报点评:业绩修复,指引乐观,但复苏之路仍需耐心

作者: 预见大模型 算力租赁 AI芯片 #AI芯片 #算力租赁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89

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英特尔的第三季度财报终于带来了久违的亮色。营收、毛利率和每股收益全面超预期,这家老牌芯片巨头似乎在新管理层的推动下,正在从连续的亏损中缓慢爬出。尽管前路依然艰难,但市场已经感受到业绩修复的信号。

一、业绩回暖:三项核心指标超预期

财报显示,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高于市场预期的131.5亿美元;经调整毛利率为40%,高于分析师预估的36.1%;调整后每股收益0.23美元,显著超过市场预测的0.01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亏损0.46美元。

这三组数字的组合,说明英特尔在连续几个季度的调整后,经营质量开始出现边际改善。毛利率的回升尤为关键——过去两年,英特尔受制于高企的制造成本和库存消化,一度被市场视为“重资产困局”的代表。而40%的毛利率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在改善,成本控制奏效,盈利模式重新走上正轨。

对比过去几个季度,英特尔的营收增速虽不惊艳,但趋势的扭转意义重大。自2022年以来,英特尔业绩连续承压:PC出货量下滑、数据中心市场被AMD和英伟达蚕食、代工业务长期亏损。但第三季度的小幅增长,表明需求已从底部回升,尤其在AI PC和企业级服务器需求的带动下,英特尔的传统业务线开始重新活跃。

二、管理层换血后的执行力回归

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上任后,市场的首要观察点就是他能否重建英特尔的执行力。从财报节奏来看,这一目标初见成效。英特尔过去的问题不止在技术落后,更在战略摇摆与组织低效。陈立武的管理风格更强调“聚焦与复原”,其在声明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对计算的需求,并在我们的产品组合中创造诱人的机会”。

与其说陈立武在押注AI,不如说他在用AI需求的增长,去带动传统CPU业务的复苏。英特尔的CPU仍是AI服务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尤其在AI训练之外的推理端,CPU负载占比依然可观。通过强调AI算力与通用计算的协同,英特尔正在尝试把自己重新定位为“通用计算与AI算力融合”的平台提供者。

管理层的另一动作是加快剥离非核心资产。第三季度英特尔剥离了旗下可编程芯片公司Altera的部分业务,并在财报指引中明确不再纳入相关收入。这虽然短期压低了市场对Q4的预期,但也显示出公司愿意“减负瘦身”,为核心制造和AI主线留出资本空间。

三、细分业务表现:PC带动回暖,数据中心稳中微降,代工依旧关键

从细分业务看,英特尔本季度的回暖并非虚火,而是建立在各板块稳步修复的基础上。

客户端计算业务(CCG)依然是公司营收的“压舱石”。三季度该部门实现营收85亿美元,同比增长5%,高于市场预期的82亿美元。得益于PC市场逐步摆脱库存调整,以及“AI PC”概念带来的新一轮换机周期,消费端需求出现久违的回暖迹象。对英特尔来说,这是最直接、最健康的增长来源。

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DCAI)部门表现略显平稳,营收41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1%,但依旧优于市场预估的39.7亿美元。虽然AI训练市场仍被英伟达等竞争对手主导,但英特尔在AI推理、企业级服务器领域保持了稳健的出货节奏,显示其传统CPU产品仍在支撑AI生态的底层计算需求。

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营收为42亿美元,同比下降2%。表面上看,这一板块仍处在调整期,但实际意义却不容忽视:该部门本季度亏损23亿美元,市场此前预计英特尔代工服务亏损 22亿美元去年同期减值与加速折旧 影响,英特尔代工服务亏损高达 58亿美元, 亏损已经大幅收窄,显示制造效率和良率在持续改善。代工业务的盈亏拐点,将是决定英特尔能否真正“二次崛起”的核心观察指标。

整体来看,这份财报的“业绩超预期”并非靠一次性项目,而是结构性改善的体现。PC业务贡献了增量,数据中心维持了稳定,代工板块虽然仍亏损,但趋势明显向好,形成了较为均衡的修复格局。

四、资本与会计处理:政府入股与产业联手,信心与监管并存

除了经营面的好转,英特尔在资本层面也迎来了强劲支撑。

8月底,美国政府宣布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约9.9%的股份,作为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财报显示,英特尔在第三季度已经收到其中57亿美元投资款。这笔注资不仅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更被视为美国政府对其制造能力与战略地位的认可。

不过,英特尔也在报告中提醒投资者,这类政府投资在会计处理上“先例有限”。公司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寻求正式批准当前的会计处理方式,但由于联邦政府关门,尚未收到回复。英特尔坦言,未来不排除根据SEC意见,对相关披露进行调整。这种坦率的说明体现出管理层的谨慎态度,也意味着会计层面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英伟达与软银的入股进一步强化了外部信心。英伟达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前完成50亿美元股权投资,并与英特尔共同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与PC产品;软银则投资20亿美元,意在通过AI生态合作巩固双方的战略协同。对于英特尔而言,这不仅是资金补位,更是“产业联盟”的再确认——在AI算力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能与行业龙头形成互补,远比单纯融资更具战略价值。

总体而言,英特尔的“资本版图”正在重构:政府、产业与金融资本的三重背书,为其代工转型和AI布局提供了更充足的缓冲带。尽管监管程序仍在推进,但这股来自政策与产业的“共押力量”,无疑正在重塑外界对英特尔的信任。

五、展望:复苏之路仍需耐心

英特尔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介于128亿至138亿美元之间,调整后每股收益0.08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0.10美元。公司解释称,这一预期不含Altera收入(Altera 是一家曾专注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尤其是 FPGA)的半导体公司,现已被英特尔收购,成为英特尔旗下的FPGA事业部),因此并不代表基本面恶化。

整体来看,英特尔的复苏仍是渐进式的:毛利率改善、亏损收窄、成本优化,这些都属于“经营恢复期”的标志。但AI浪潮对其的结构性助益还未完全兑现。未来两个关键观察点在于:

1.AI PC需求能否成为新的量级支撑 ——若AI应用在终端真正普及,英特尔在PC生态中的根基仍是优势;

2.代工业务是否能实现盈亏平衡 ——这将决定英特尔能否重返产业核心竞争序列。

从投资视角看,本次财报是一个“情绪拐点”,但尚不足以支撑长期趋势逆转。英特尔正在重建盈利结构、重塑资本信心,但能否彻底扭转过去几年被动局面,还需更多季度数据来验证。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