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三季报点评:净利暴增5倍,技术迭代零碳布局两翼齐飞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国轩高科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归母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激增514.35%;高光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既有短期投资收益的助推,也有核心业务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的支撑加持。
一、财务数据拆解:净利润高增有“玄机”,核心业务韧性凸显
(一)净利润暴增的“双重驱动”,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超96%
从利润构成来看,国轩高科前三季度514.35%的净利润增幅显著。具体来看的话,增量并不完全由主营业务贡献。Wind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4.48亿元,其中持有奇瑞汽车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24.36亿元,占非经常性损益的99.5%,贡献了归母净利润的96.2%。
这一数据背后,呈现出奇瑞汽车上市红利给予公司业绩的增量贡献。就在今年年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股上市,首日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持有奇瑞汽车1.66%股份,股权价值随上市大幅增值。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属于一次性收益,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投资者需客观区分“账面盈利”与“经营盈利”的差异。
(二)扣非净利润增速近50%,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剔除一次性收益后,其他核心经营指标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竞争力。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1250.70万元,同比增长54.19%,增速连续两个季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营收端看,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其中第三季度营收101.14亿元,同比增幅20.68%,环比基本持平(第二季度营收101.08亿元),显示出核心业务的稳健增长态势。结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GWh,同比增长42.5%,国轩高科以26.27GWh的装车量位列行业第六,同比增长幅度接近85%,增速远超行业均值,印证了营收增长的真实性。
(三)费用管控与现金流:研发投入加码,经营现金流改善
费用端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17.10%,与营收增速基本匹配,重点投向磷酸锰铁锂电池与固态电池两大技术路线,为后续产品迭代储备动能。销售费用3.41亿元,同比增长30.86%,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及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的渠道建设投入;管理费用13.58亿元,同比增长18.75%,该项增速由于低于营收增速,可以代表公司费用管控效率有所提升。
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7亿元,同比增长87.72%,主要得益于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现金流入增加,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在增强。不过,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57.71亿元,同比减少52.30%,主要因产能建设与海外项目投入增加,反映出公司正处于扩张期,短期资本开支压力的负担,也不容忽视。
二、业务逻辑验证:技术迭代+零碳布局,双轮驱动核心竞争力提升
国轩高科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始终将“技术研发”与“绿色转型”作为核心战略。从三季报披露的信息与近期业务动态来看,这两大战略已逐步落地为实际竞争力,具体体现在动力电池技术突破、零碳战略坚决落地等三个方面。
(一)动力电池技术突破: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双提升,中高端市场份额扩容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国轩高科明确表示“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电池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具体来看,公司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已达230Wh/kg,处于行业第一梯队;G刻电池支持9.8分钟快充至80%,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补能焦虑”;更具战略意义的L600电池(5C快充能力)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目前已获得主流车企批量订单,有望成为2026年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升级直接推动市场份额提升。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691.3GWh,同比增长34.9%,国轩高科以25.1GWh的装车量位列全球第七,同比增长71.8%,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2.7%提升至3.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进入大众汽车供应链,将为大众安徽“与众07”车型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该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标志着国轩高科在中高端动力电池市场的突破,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二)零碳战略落地:全球首个零碳负极工厂投产,提前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5年10月19日,国轩高科全球首个零碳负极材料工厂在内蒙古乌海正式落地,这一项目不仅是公司“零碳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根据公开数据,该工厂通过“绿电直供、节能降耗、绿色物流、循环生态、智慧管理”五大路径实现零碳转型。
能源供给端: 配套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发电量17亿度,可满足4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需求,年减碳超110万吨;
制造端 :针对石墨化工序(单吨耗电6000度)设计余热回收系统,冷却效率提升50%,年减碳33万吨(一期工程);
物流与生态端: 通过新能源叉车与重卡实现年减碳1.86万吨,生活废水回用率100%,厂区绿化年吸碳200-300吨。
综合而言,这一项目的落地意义重大,一方面,负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其零碳生产将帮助国轩高科降低上游供应链的碳足迹,满足欧洲《新电池法规》等海外市场的碳足迹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将碳中和目标从2040年提前至2035年,成为行业内首个明确提前碳中和时间的动力电池企业,绿色竞争力进一步凸显。目前,该工厂已获得TÜV莱茵集团“绿电可溯源声明”,标志其零碳解决方案,正从“中国实践”走向“国际认可”的新阶段。
(三)全球化产能布局:国内“多点开花”+海外“突破欧美”,支撑未来增长
面对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国轩高科正加速全球产能扩张。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额达210.40亿元,较期初增长42.16%,主要投向国内、国外和上游材料这三大产能基地。
国内基地 :南京六合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20GWh)于10月22日奠基,总投资40亿元,至此南京地区累计产能接近50GWh;芜湖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同步推进,投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
海外基地 :摩洛哥基地(20GWh)于2025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首区结构封顶,该基地将服务欧洲与非洲市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上游材料基地: 乌海零碳负极工厂全面建成后将形成40万吨产能,实现负极材料自给自足,降低对外采购依赖,进一步控制成本。
产能扩张的同时,客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除了长期合作的奇瑞汽车(2025年1-8月配套约12万辆新能源车),公司还成功进入大众汽车供应链,未来有望借助这家全球巨头车企的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为营收增长打开新空间。
三、长期价值评估:技术卡位与零碳生态,构筑“双护城河”
(一)技术路线卡位:磷酸锰铁锂量产在即,固态电池储备领先
在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国轩高科的技术布局已形成“短期量产+长期储备”的双轨模式。
短期: L600磷酸锰铁锂电池预计2025年底量产,该电池具备5C快充能力,能量密度与成本平衡优势显著,目前已获得主流车企批量订单,有望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新引擎”;
长期: 全固态电池“金石”实验线已贯通,能量密度达300Wh/kg,可支撑1000公里以上续航,计划2026年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相较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进展,国轩高科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产业化节奏领先,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
根据中银证券行业报告,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磷酸锰铁锂因成本优势成为中低端车型的主流选择,固态电池则是高端市场的技术制高点。国轩高科在两条技术路线上采取“双卡位并重”的战略,有望帮助公司在不同细分市场形成强劲竞争力。并且,无论是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系统,还是从钠离子创新到全固态突破,国轩高科这家企业,都正展现出惊人的技术爆发力。陆垚知马俐,日久见人心,产业领域长期深耕的技术硕果,终将在业绩财报层面,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零碳生态构建:从“零碳工厂”到“全场景解决方案”,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国轩高科的零碳战略并非局限于自身生产环节,而是延伸至全产业链的绿色服务。2025年10月13日,公司在沙特太阳能暨储能展上发布全场景零碳解决方案,以“全球化数字能源平台+全场景储能产品”为底座,覆盖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重工、零碳交通、零碳文旅、零碳家庭6大场景。
以乌海零碳工厂为样本,该方案已具备可复制性。通过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绿电直供,结合余热回收、绿色物流、数字管理等技术,可为高耗能行业提供“降碳+提效+降本”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合肥新站工厂已获中汽研“锂电行业碳中和工厂示范工程奖”,金寨工厂拿下TÜV莱茵零碳工厂证书,零碳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
在“双碳”政策与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零碳服务有望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二增长曲线。根据北极星储能网数据,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国轩高科凭借“电池+储能+零碳服务”的一体化能力,有望在这一赛道占据重要份额。
(三)估值提示:短期关注订单落地,长期警惕行业竞争
从估值角度看,截至2025年10月25日,国轩高科股价45.24元,总市值820.53亿元,静态市盈率58倍,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但从市销率指标角度看,公司PS值显著低于自身及行业平均水平,又显示出一定的估值优势。
风险方面,投资者需留意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影响卡位优势、海外扩张存在供应链项目建设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的可能性。
四、跟踪观察:短期看订单兑现,长期看技术与零碳战略落地
综合三季报数据与业务动态,不难感觉到国轩高科公司本身正处于“短期受益于行业增长,长期构筑技术与绿色壁垒”的关键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非常有必要及时跟踪影响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的相关数据。
短期: 未来一年内应重点关注L600电池量产进度、大众汽车订单交付情况以及乌海负极工厂的产能释放,这些指标将直接影响公司2026年营收与扣非净利润的增速;
长期: 一年以上的长期战略周期维度考量,则应跟踪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与零碳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拓展。若这两大战略能顺利落地,公司有望从“动力电池供应商”升级为“全球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外界更不可忽略国轩高科在AI层面,对企业经营和技术更新过程中,进行的赋能力量。公司发布的Axtrem数智化解决方案,就是一款能够自主学习、迭代和成长的锂电产线AI工业智能体,得以实现了产品良率、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平衡与优化,赶上了时代风口的科技潮流。
总体来看,国轩高科此次三季报的发布,充分证明了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市场竞争力。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全球化布局带来的市场份额扩张以及零碳转型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将共同推动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国轩高科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