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奥特曼亲自操刀1.5万亿美元交易,OpenAI为什么可以?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908

10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山姆·奥特曼在与英伟达、甲骨文、AMD和博通等公司谈判多年期芯片及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协议时,基本绕过了OpenAI的投行和律师团队,转而依赖总裁Greg Brockman、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 以及新晋基础设施融资负责人Peter Hoeschele等少数核心成员,主导完成了价值高达1.5万亿美元的芯片供应交易。

消息一出,AI界哗然。大家惊讶的原因,主要来源于Altman是如何绕过专业人员,完成如此复杂的交易的,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奥特曼的“独立交易”

这些交易的细节,都被极度克制地披露了。外界知道的只是结果:OpenAI独立完成了一笔总额高达约1.5万亿美元的芯片与算力相关合作。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在没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甚至没有顶级律所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项相当于一个TOP15国家GDP的资源调度。

知情人士称,这些交易核心由山姆·奥特曼和OpenAI核心高管圈子推动。目标只有一个:拿下算力。 一位内部人士用一句话总结:“OpenAI在谈判中更关注算力供给,财务条款可以稍后再定 。”

但很多人依然不解:山姆·奥特曼为什么要绕过投行和律所呢?在传统语境下,任何超过百亿美元的交易都离不开它们的身影。投行提供融资结构,律所负责合规审核——这是惯例。

但OpenAI显然不想被惯例束缚。

首先,AI产业的节奏,已经快到金融体系难以匹配。从GPT-4到GPT-5,训练周期以季度计,而资金筹措和合同审查却往往需要数月。在这样的时间差里,算力资源就可能被竞争者抢走。奥特曼清楚地知道:算力延迟一个月,模型就会落后一代。

其次,OpenAI的资金结构与传统企业不同。它并非单纯的公司,而是一个“有限利润模式”(capped-profit)实体,拥有复杂的资本层级。引入外部顾问意味着更多的披露、更多的限制。对一个追求灵活运作的组织而言,这是一种拖累。

更深层的原因,是奥特曼的信念。他一直强调,AI不是资本游戏,而是基础设施革命。

他想建立的是“AI能源体系”,一个覆盖算力、芯片、能源和数据的完整生态。

在这种构想里,投行并不是这场大戏的主角。

OpenAI的代替方案

要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完成1.5万亿美元交易,OpenAI必须拥有强大的内部能力。过去两年,OpenAI不断加强其内部资本运作和供应链分析团队。成员既懂融资结构,也理解AI芯片供应链。他们熟悉从台积电、三星到英伟达的合作逻辑,能快速评估投资回报与供应风险。

此外,OpenAI还建立了全球供应网络的数据监控系统。这套系统能实时追踪HBM存储芯片、GPU产能、算力交付延迟等关键参数。这意味着,在做出交易决策前,他们对供需态势的掌握,比传统投行更实时、更精准。

而在法律层面,OpenAI的治理架构使其部分合规流程实现自动化。每一次芯片采购、数据中心合作,都嵌入了内部审查机制。这让律所的部分职能被数字化替代,但仍有外部合作律师参与关键节点。

简言之,他们在用数据驱动交易,用算法辅助决策。AI并非完全替代顾问,而是在流程中承担更大角色。

当然,OpenAI之所以能在没有外部投行和律所协助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底气还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透明。 AI模型的研发成本、训练参数、能耗数据都被数字化管理。

这种高度量化让财务和技术之间几乎没有隔阂。在AI驱动的决策模型下,交易可以自动模拟、快速迭代。

其次是资金自洽。 OpenAI获得了来自微软及其他战略投资者的长期资金支持。微软的云资源合作,使OpenAI在算力获取上拥有天然优势。这让其有能力跳过传统融资流程,直接进入实质交易。

最后是生态协同。 奥特曼不仅在做AI模型,还在布局AI芯片与AI能源。这些环节之间的协同,使OpenAI成为一个“闭环系统”。它不再依赖外部顾问来拼装拼图,而是通过自身资源完成配置。

算力的极限赌注

最后,再来说一个更重要的话题——OpenAI的1.5万亿美元,究竟都买了什么?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是一场围绕算力的全球布局。其中包括与多家半导体制造商签署的长期芯片采购协议、与能源企业的供电合作、以及多地超算中心的建设计划。这些资源,将为OpenAI未来5至10年的模型训练提供底层保障。

比如支出约3500亿美元,从英伟达购入10吉瓦芯片。

再比如,OpenAI还持有AMD 10%的股份。OpenAI 将在多年内在多代硬件中部署 6 吉瓦的 AMD Instinct 图形处理单元(GPU)。OpenAI还以3000亿美元的价格,和甲骨文达成了五年的云服务合作。

这些合作都奠定了OpenAI在未来5年的算力和芯片安全。

当然,这种“独立完成”的交易也并非没有风险。缺少外部审查,意味着透明度下降。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界定将更加复杂。

此外,1.5万亿美元的交易量级,足以撼动全球芯片和能源供应链。这要求OpenAI在执行层面具备极强的协调力。任何延误、任何技术瓶颈,都会带来连锁反应。

但从目前来看,奥特曼似乎并不惧怕这个后果。他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未来AI公司的最大风险,是没有足够算力。

这句话或许已经解释了一切。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