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33

本文是“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的上篇,我们先讲前五个机会,下篇将继续讲剩下的五个。

这一系列并非短线题材,而是贯穿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并延伸至2026年布局的核心逻辑。

AI产业的结构性机会,正从技术叙事回归产业兑现。过去两年资金追逐“概念”的阶段已结束,接下来真正能穿透估值的,是那些具备技术确定性、业绩兑现节奏、稀缺壁垒 的环节。

年底前,市场的方向不是“换题材”,而是“选路径”。这五个方向,是产业链自下而上正在形成的共识。

一、HBM——AI的“粮仓”,被低估的起点

如果说光模块是带宽的“高速公路”,那么HBM(高带宽存储)就是AI芯片的“粮仓”。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GPU提供更高的存取带宽与更低的功耗,是算力体系中唯一能显著提升效率的存储形态。

从产业链结构看,HBM主要分为四个关键环节:

封测 ——负责芯粒与堆叠的高密度封装、互连及测试;

基板 ——目前主流是ABF载板,未来将逐步过渡到玻璃基板;

材料 ——包含高密度互连介质、封装胶材、填充材料等;

设备 ——用于晶圆堆叠、键合、测试与切割等核心工艺。

当前国内的可见确定性集中在先进封装与测试 环节,这一环节技术门槛高、壁垒稳、验证周期长,是国产化突破最早、业绩兑现最直接的方向。

中期机会则在于玻璃基板

传统的ABF载板已无法承载下一代GPU的高功耗、高密度与大尺寸互连,玻璃基板以更高平整度、更低热膨胀系数与更精细线宽能力 ,成为未来替代路线。

它的逻辑在于:随着GPU集成度提升,信号传输与散热要求同步提高,而玻璃基板能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解决ABF“翘曲、漏电、密度极限”等瓶颈,是产业链的确定性换代方向。

从出货节奏看,HBM正处在指数级上升周期:

2024年约15万片、2025年约60万片、2026年有望达到150万片,2027年预计将突破400万片。

这不是线性增长,而是AI算力扩张带来的几何级需求爆发。

目前全球仅三家头部厂商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壁垒之高、周期之长,使得“确定性”成为这一环节最大的价值。

逻辑链:算力需求爆发→先进封测率先兑现→玻璃基板替代推进→材料与设备协同成长→国产替代周期开启。

二、AI电力——算力的底层支撑

算力扩张的另一面,是能源的约束。

没有电,AI算力就是空中楼阁。

AI电力的逻辑可以分成三段:

短期看储能,中期看SMR小堆,远期看可控核聚变。

短期内,储能是唯一可直接兑现的方向。

原因很简单:这是唯一能在当前基础设施体系下,立即提升供电效率、降低损耗的解法。

在储能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两项技术突破是:

SST(固态变压器) :用功率半导体替代传统铁芯线圈,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HVDC(高压直流) :用直流方式替代交流输电,减少30%–50%的损耗。

这两项技术是AI数据中心能源系统的革命性底座。

中期来看,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将成为AI时代“自带电源”的新模式;远期则是核聚变的终极能源想象。

逻辑链:功耗暴涨→储能需求爆发→SST、HVDC落地→SMR中期接力→能源安全战略前移。

三、液冷——AI散热的必经之路

当单卡功耗突破千瓦级,风冷已无法承担散热任务。

液冷不是概念,而是AI数据中心的工程刚需。

液冷系统包含三条主线:

冷板:负责GPU与服务器核心部件的局部散热;

快接头与循环系统:保证液体循环的密封与安全;

冷却液:决定整个系统的传热效率与稳定性。

在冷却液体系中,介电液 是更高等级的技术路线——它能在导热的同时具备电绝缘特性,被誉为AI时代的“液体黄金”。

未来液冷的竞争不只在零部件,更在系统整合。

谁具备整柜交付 能力,谁就掌握了数据中心液冷的定价权。

逻辑链:功耗上升→风冷失效→液冷渗透率提升→介电液与整柜方案放量。

四、有色金属——从“有没有”到“够不够用”

过去大家谈金属,只问“有没有”;现在要问的是“够不够用”。

真正与AI产业紧密绑定的,不是所有有色金属,而是那些具备高功能性与低供给弹性 的稀缺元素。

几种关键元素是:

:AI服务器及高端封装焊料的核心材料,需求随先进封测与互联增长;

:导电性能最佳,AI高功耗环境中不可替代;

:广泛用于光电子与功率器件;

:红外、光通信领域的关键材料。

:散热与导热性能极强,是液冷系统和封装基板中的隐形赢家,被称为“AI时代的结构支撑金属”。

:广泛用于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高性能互联,是连接各大模块与节点的基础材料,随着数据传输需求提升,铜在互联传输中的需求将不断上升。

它们的共同点是:产量有限、提炼复杂、需求持续上升。

AI服务器、GPU封装、互联模块等高性能场景,都在不断提高这类金属的使用比例。

逻辑链:AI设备升级 → 高性能金属需求激增 → 液冷与封装需求驱动钼等材料上行 → 稀缺性溢价显现 → 功能材料率先受益。

五、AI高速互联铜缆——年末潜在爆点

当带宽需求与能耗约束同时提升,GPU之间的互联方式正在重塑。

这就是AI高速互联铜缆的机会所在。

铜缆分为三类:

DAC(直连铜缆) :短距离、低成本,用于GPU与CPU互联;

ACC(有源铜缆) :中距传输,兼顾功耗与速率;

AOC(有源光缆) :长距离高速互联,支撑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架构。

光模块负责机柜之间的长距传输,而通缆则承担机内与短距部分的带宽通道。

随着集群规模扩大,这一环节有望在年末成为新的交易主线。

逻辑链:集群扩张→传输瓶颈显现→DAC/ACC/AOC迭代→通缆出货与结构升级。

结语

“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是对AI硬件周期的一次系统梳理。

这五个方向,贯穿了从存储、能源、散热到材料、互联的完整底层链路。

它们的共通点是:技术路径清晰、业绩兑现确定、产业地位刚性。

下篇,我们将继续讲完剩下的五个机会,

敬请期待。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