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下)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835

本文是“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的下半场,我们继续讲剩下的五个。

这五个方向延续了上半场的主线:确定性、稀缺性、兑现节奏

它们不是短线的题材轮动,而是未来一年AI产业从硬件到底层应用的逻辑延展。

六、AI芯片——从训练红利到推理下沉

从2018年开始,中国是全球最早感知到AI浪潮的国家之一。

这一代芯片公司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叠加的结果。

当下中美之间的摩擦是必然趋势。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芯片市场份额从95%降到0%,这意味着真正的受益者,是国产AI芯片厂商 。需求不会消失,只是从进口切换到自研与国产替代。

推理市场的打开,是AI芯片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大模型从训练走向推理,意味着芯片调用频次呈指数级增长

未来五年,AI芯片的总需求量将是过去训练时代的五到六倍。

训练端是一次性投入,而推理端是持续性使用。推理越普及,芯片出货就越刚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不要用传统估值去看AI芯片。

这是一个非线性增长的行业,它的逻辑不是PE和估值模型能解释的。

逻辑链:海外受限→国产替代→推理端爆发→芯片出货量持续增长→行业进入确定性周期。

七、PCB——AI服务器的“骨骼”,从代工到定价

PCB是AI服务器的“骨骼结构”。

AI服务器采用高层数、高密度互连设计,每块板的技术含量和价值量级都在提升。

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约60–80万台;

2024年增长至400万台;

2025年预计达到900万台;

而2026年,随着推理市场的全面爆发,出货有望达到3000万台。

这意味着,PCB行业的利润厚度将是现在的三到五倍

行业增长逻辑极为清晰:服务器扩张带动PCB放量,产业从“代工”向“定价”转变。中国PCB厂商正在从制造走向定价权中心。

我们认为,三年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AI服务器PCB的价格制定者。

逻辑链:AI服务器出货激增→PCB需求乘数增长→利润厚度提升→中国掌握AI服务器定价权。

八、光模块——兑现、扩张与统治

光模块是AI产业的代表性主线。

从800G到1.6T,再到3.2T、6.4T,它代表了AI算力互联的速度极限。

很多人质疑光模块是否会被CPO或CPU级封装技术取代。

我们明确指出过,这种看法是“非黑即白”的误解。技术不是替代,而是共生与迭代的关系。CPU架构再强,也需要光模块完成高速互联。

光模块的壁垒在于认证周期与信任机制

全球范围内,进入英伟达、AMD等大厂的光模块供应商,往往要经历18个验证环节。

一旦进入体系,就极难被替代。

中国是唯一具备完整光模块供应链的国家。

未来三年,光模块的趋势清晰:

2025年——兑现

2026年——扩张

2027年——统治

逻辑链:GPU互联带宽提升→1.6T放量→3.2T、6.4T迭代→中国产业链获得全球定价权。

九、AMD——推理市场的“量价平衡者”

当高端GPU供给受限、价格高企时,AMD成为推理市场的“现实选项”。

英伟达H100单卡售价高达3万美元,而AMD同类MI300系列价格不足其十分之一。

这种成本差,使AMD成为推理市场中性价比最高的替代方案

推理端的关键不是性能极限,而是成本效率。

AI平台要想普及,必须找到“既能跑,又能量产”的硬件路径。

AMD正凭借这一特性,在推理市场快速获得份额。

我们认为,AMD与OpenAI的合作正在深化,未来三年,它将成为推理领域的主要驱动力。同时,由于中国是AMD最大的下游配套市场之一,其在中国的产业链关联度高、供应稳定,这也让它成为中美博弈格局下的“中性变量”。

逻辑链:顶级GPU供给受限→推理端降本压力→AMD以价换量→生态扩张→推理市场再平衡。

十、NPU——从云端到终端的本地推理

当推理调用次数进入“日常级”,云端计算的成本与延迟问题将让AI走向“端侧计算”。这正是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崛起的起点。

NPU的核心是本地推理

在手机、PC或边缘终端上,直接部署AI模型进行计算,不再依赖昂贵的云端GPU集群。

这也衍生出一个新概念——AIPC(智能个人计算机)

未来每台电脑、每部手机都将内置NPU,完成端到端AI推理。

我们特别强调,苹果将是这一时代的最大受益者。iOS生态完整、软硬件闭环,苹果有能力将本地模型部署到每一个终端。苹果与OpenAI的合作,也意味着AIPC时代的生态闭环已经开启。

未来两到三年,NPU和AIPC将从技术储备期进入量产周期,有望成为2026年之后AI硬件端的主线。

逻辑链:云端成本高企→本地推理需求增长→NPU普及→AIPC成端侧主流→苹果率先受益。

结语

至此,“2025年最后十个机会”全部讲完。

上半场,我们讲了五个底层方向——HBM、AI电力、液冷、有色金属、AI高速互联通缆 ;它们构成了AI产业的物理基础与能源底座。

下半场,我们又讲了五个兑现路径——AI芯片、PCB、光模块、AMD、NPU ;它们代表了算力核心、互联骨架、推理普及与终端智能的完整闭环。

这十个方向共同勾勒出AI产业的增长曲线:从底层供给到算力核心,再到系统落地与个人终端,每一个环节都在进入自己的确定性兑现周期。

对资金而言,方法比判断更重要。少追新名词,多看确定路径;少看日内波动,多看业绩示范与现金流质量。这样排兵布阵,既能把握当下的确定性,也能为下一阶段的增量留出充足的弹性。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