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OpenAI“超级智能路线图”,1.4万亿投基建,2028年全自动AI研究员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952

10月28日,OpenAI公布了一份引发全球热议的“超级智能路线图”。

这一次,不只是模型升级,而是一份通往“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的长期计划——一个明确标注里程碑的时间表。

根据OpenAI方面的公开信息,未来一年内其核心模型将迎来重要提升;公司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一种“全自动AI研究员”系统——能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人工智能。同时,OpenAI及其合作方正在规划大规模的算力与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1.4万亿美元,对应30吉瓦的算力容量,用于支持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OpenAI的“超级智能路线图”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AI研究实习生(AI Research Interns)(2026年9月之前): 模型性能大幅提升。开发出能力足够强的AI研究实习生,能够通过消耗大量计算资源有意义地加速内部研究人员工作。

第二阶段全自动AI研究员”(fully automated legitimate AI researcher)(2028年3月之前): 2028年3月前,开发出一个能够自主完成大型研究项目,实现完全自动化的AI研究员。

1.4 万亿美元的算力布局:AI基础设施的巨浪

Altman表示,OpenAI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工厂,能够以每周1GW的速度创造算力,同时将成本大幅降低,目标是在设备的5年生命周期内,将每GW成本降至约200亿美元。

通往超级智能的道路,离不开庞大的算力支撑。OpenAI及其合作方已宣布计划推进约 1.4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这被视为AI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承诺之一。这一投资涉及众多合作伙伴,包括AMD、博通、谷歌、微软、英伟达、甲骨文、软银等芯片、数据中心、能源和制造领域的公司。虽然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方向已经清晰:能源、算力与数据中心将成为核心支柱。

数据中心与能源系统。 报道显示,OpenAI的基础设施计划涵盖超大规模AI集群和能效系统,部分合作项目或将采用清洁能源或新型核能方案,以缓解AI计算对电力的巨大需求。

算力与硬件生态。 OpenAI预计继续深化与主要芯片供应商的合作,同时探索定制化加速器和优化硬件堆栈,以确保训练需求的持续供应。虽然未明确提出“自研芯片”计划,但行业普遍预期其未来会参与硬件设计环节。

资本与合作结构。 投资将可能通过多方合作完成,包括云服务商、能源企业以及外部资本方。报道指出,OpenAI的算力扩张计划已吸引多家机构关注,预计将形成跨领域的AI基础设施联盟。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OpenAI已从单纯的软件研发公司,迈向构建全球智能基础设施的参与者。它的目标,不仅是训练更强的模型,而是打造支撑AI文明的“算力底座”。

五层安全框架

随着系统能力向超级智能迈进,特别是对未来AI毁灭人类的担忧越来越重的当下,其安全性也愈发引人关注。OpenAI内部提出了一个将安全问题结构化的五层框架,从模型最核心的内部因素延伸到最外部的系统保障。

最核心的是价值对齐,关乎AI最根本”关心”的是什么。也就是当系统变得极其聪明、思考时间极长、处理的问题超越人类能力极限时,很难给出完全无懈可击的指令,因此必须依赖更深层次的对齐。

第二层是目标对齐,关注AI对人类指令的遵循情况。

第三层是可靠性,即AI能否准确校准预测、在简单任务上保持可靠并在困难任务上表达不确定性。

第四层是对抗性鲁棒性,侧重于AI能否抵御来自人类或其他AI对手的蓄意攻击。

最外层是系统性安全,包括系统安全性、AI可访问的数据范围、可使用的设备等外部限制。

OpenAI特别介绍了一项名为”思维链忠实度”的研究方向。这项可解释性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训练过程中刻意让模型内部推理的某些部分不受监督,从而让这部分推理过程能够更忠实地反映模型真实所思所想。

大模型产品:GPT-4o暂不下线,GPT-6上线时间未知

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关注的还是大模型产品的迭代升级。对此Altman表示,目前没有计划下线 GPT-4o。至于GPT-6 ,现在尚没有具体发布时间,但产品发布的节奏将不再与研究计划严格绑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六个月内(甚至更早)模型能力将有巨大飞跃

而对于近期争议较大的成人模式,Altman多次重申“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成年用户”的原则。他承诺随着年龄验证等机制的完善,将给予成年用户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尤其是在创作等领域,会大幅放宽限制。

此外,对于很多用户关注的AGI,Januk表示AGI会是一个持续数年的过渡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时间点。现在可能就处在这个过渡期中。

智能社会的雏形:从AI工具到知识主体

OpenAI的路线图不仅仅关乎公司战略,它更像是一种新文明的开端。如果计划按预期推进,AI将逐渐从被动工具转变为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

AI具备跨领域学习与自我优化能力后,科学研究可能出现新的逻辑结构。AI能够创造新概念、建立新理论框架,使知识体系呈现出有机演化的特征。

未来教育可能更加重视“与AI共创”。研究人员也需要掌握AI协作与模型管理能力,而非仅依赖人工探索。这将带来全新的科研劳动分工。

随着算力成为社会关键资源,AI基础设施将像电网一样无处不在。无论是医疗、交通、能源还是法律,AI的参与都将成为系统运行的一部分。

2028 展望:AI科研的现实场景

五年后,AI研究员可能在实验室中自主分析数据、优化实验、撰写报告。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AI将成为科研团队的重要成员。

与此同时,企业和政府机构也可能使用AI进行政策建模或经济预测。

届时的OpenAI,也许不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AI公司,而是一个智能基础设施核心节点——连接全球数据、算力与算法的枢纽。

到那个时候,或许真正的挑战将不在AI的能力边界,而在我们如何与之共处。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