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000点,接下来该怎么走?
十年前,媒体写的是——“4000点,才是牛市的开始。”
如今,十年过去,大盘再一次越过4000点。
不同的是,那一次,我们站在旧周期的尾巴;
这一次,我们正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相信,4000点,不是顶点,而是中国算力时代的起点。
一、从3000到4000:压抑十年的周期切换
很多人问,突破4000点意味着什么?
我的回答是: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结果。
中国资本市场被3000点压制太久,压制的不是指数,而是信心。
4000点的真正意义,不在点位,而在“换代”——
我们正在从“传统制造与消费周期”,正式转入“科技与算力周期”。
这一幕,与2015年很像。
那一年,同样有媒体高喊“4000点才是牛市的开始”,结果行情昙花一现。
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旧动能的尾声——人口红利见顶、地产见顶、基建见顶。
那不是起点,而是顶点。
而今天,十年后,我们处在一个相反的时点:旧周期落幕,新周期重启。
二、从“中国制造2025”到“中国算力2035”
为什么我说这一次不同?
因为从2015年到现在,整整十年,中国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阶段蓝图。
产业的重心,从工厂线到智能线,从“制造”到“智造”,再到今天的“算造”。
2025只是阶段终点,而2035才是新征程的起点。
从4000点开始,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叙事——
从“中国制造2025”,转向“中国算力2035”。
这是未来十年的主线。
AI芯片、光模块、PCB、服务器、封装、液冷、电力系统——
这些构成了“算力中国”的底层结构。
它们的增长,不靠讲故事,而靠真实业绩在支撑。
你去看三季报:AI链条企业普遍增长150%甚至300%,这是资本市场最硬的信号。
没有AI的爆发,不会有今天的4000点。
三、AI八大赛道,是这轮行情的发动机
我常说,4000点不是凭空来的。
过去一个月里,从10月中旬开始,带动市场反转的正是AI八大核心赛道:
光模块、AI芯片、PCB、服务器、先进封装、存储、电力与液冷。
这八个环节,是中国科技自立的八根支柱。
它们不是讲题材,而是交出了真实的财报。
这轮突破,不是消费复苏带来的反弹,而是AI产业带来的结构性重构。
当市场的主力从“白酒+地产”切换到“芯片+算力”,
4000点,就不再是牛市口号,而是产业变革的分水岭。
四、为什么说4000点微不足道?
有人担心,刚破4000就跳水,会不会又成“顶”?
我想说:我们要去看未来是什么。
市场永远会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4000点是开始,一种认为4000点是结束。
但时间会告诉你,决定方向的不是情绪,而是结构。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长一点,就能明白——
中国正在以AI为底层动力,构建新的增长框架。
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人均GDP 2.7万美元,总量350万亿元。
按照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一个国家股市的市值与GDP大致相当。
那意味着,2035年的A股市值,将指向7000到8000点。
所以,今天的4000点,不过是起点。
当我们回头看,它甚至不值得惊讶——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跑线。
五、从结构牛到全面牛:决定权在业绩与统治力
每一轮大牛市,都是由结构牛起步。
当年的白酒、家电、互联网,是上一轮的结构牛;
而今天的结构牛,在AI八大赛道。
但只有当“结构”扩大成“生态”,牛市才能全面化。
接下来要看的,是两类公司:
第一,有业绩确定性的;第二,在赛道中拥有统治力和定价权的。
只有这类公司,才能真正获得超额收益。
其他的题材、短炒、概念,终究会被洗掉。
机器人概念、虚拟题材,很多其实是伪命题。
投资要看的是公司质地,而不是热点温度。
六、三季报验证:时代的需求,压过技术的进步
这一次三季报,我最惊艳的是“先进封装”。
传统封装公司正在向Chiplet架构转型,
这代表着整个制造业门槛在上移,
企业的ASP(平均售价)可以提升两三倍,利润空间翻倍增长。
这就是红海变蓝海的过程。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的产业升级,不是嘴上喊,而是真在动。
说明AI带来的新周期,不是靠预期,而是靠数据。
时代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技术的进步速度。
七、写在最后:新的十年,新的财富方程式
有人说,4000点该谨慎吗?
我说,不需要。
谨慎不是恐惧,谨慎是看得更远。
十年前,我们讨论的是“4000点是牛市的开始”;
十年后,我们要讨论的是“6000点,中国制造的再出发”。
每一次看似的顶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4000点,不是结束,而是属于中国算力、属于AI时代、属于新周期的开始。
所以,当别人盯着点位,我更关心方向。
因为点位会回调,方向不会。
真正的财富,不是赌4000点能涨多少,而是判断哪个方向能走十年。
未来十年,中国的牛市,不会写在K线图上,而会写在算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