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开始供应HBM4,英伟达为何选择三星?

据透露,近期三星电子正在与英伟达洽谈供应下一代高带宽存储芯片HBM4,并计划在2026年前后量产。
当下,英伟达的Blackwell架构及后续平台,对内存带宽、能效、堆叠高度提出了更高要求。HBM4正是为这种“AI算力洪流”设计的新一代芯片,而三星则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有这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和美光,SK海力士一起,几乎瓜分了整个存储芯片市场。双方的合作看上去似乎是水到渠成的。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么?三星究竟为了获得英伟达的订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2026年前后量产,HBM4成AI算力新引擎
公开信息显示,三星方面已证实正在与英伟达就HBM4供货事宜进行洽谈,目标是在2026年前后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三星也在推进GDDR7显存与大容量DDR5内存的布局。这三类存储产品,构成了三星新一代AI与高性能计算战略的核心。
据行业分析,HBM4将采用更先进的堆叠封装技术,目标是显著提升带宽密度并降低能耗。预计在量产后,HBM4可支持AI训练与推理加速芯片的需求,包括英伟达Rubin以及后续平台。业内普遍认为,HBM4将成为下一阶段AI芯片性能提升的重要基础。
从时间上看,英伟达的下一代Rubin GPU预计在2026年左右发布,而三星的HBM4计划量产时间节点与这一节奏基本吻合,显示双方合作具备较强的战略契合度。
然而促成双方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三星新一代芯片在技术上的跃升。
三星HBM4 内存采用了从传统工艺向 FinFET 工艺的逻辑工艺变革,这一创新让性能提升高达 200%,芯片面积减少 70%,功耗降低 50%,大幅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该产品还应用了三星创新的混合键合(HCB)封装技术,通过实现芯片之间及芯片与中介层的无缝直接连接,支持堆叠层数提升 33%,热阻性能优化 20%,为更高功耗场景提供了更优的散热解决方案。
三星突围:被压制两年的反攻
过去两年,HBM市场中SK海力士一直都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甚至一度占据了整个市场一半以上。HBM3和HBM3E在高端AI市场占据主流,三星在该领域的份额明显下降。如今,通过HBM4重新进入英伟达的供应体系,被业界视作三星重返高端AI存储核心的关键一步。
据韩媒报道,三星正在加速建设新的HBM产线,重点部署在平泽和华城两大工厂,用于未来的HBM4生产。公司还在强化EUV光刻、TSV堆叠和验证流程自动化,以缩短设计到量产的周期。其目标是通过技术改进,改善良率与功耗表现。
今年第三季度,主要负责三星半导体的DS部门利润同比增长超过80%,业绩远超预期。分析认为,存储需求的强劲复苏,特别是来自AI数据中心与高性能计算客户的订单,是推动业绩反转的重要动力。
英伟达的选择:平衡、成本与安全
英伟达重启与三星的合作,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首先是供应安全 。随着AI算力需求急剧上升,HBM产能趋紧已成为行业共识。SK海力士和美光的产能利用率接近极限,部分AI芯片厂商出现供应延迟。引入三星作为第二供应商,被视为英伟达保障供应稳定性的必要举措。
其次是成本控制 。业内人士认为,三星若重新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可能会以相对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合作,从而在HBM市场上获得新的份额。对英伟达而言,这有助于在AI GPU成本结构中保持更高议价空间。
第三是技术多样性 。三星HBM4采用的堆叠架构与互联方案与SK海力士存在差异。分析人士指出,这将为英伟达提供更多的系统设计选择空间,以适应不同功耗与带宽需求场景。
HBM4不仅是存储产品的升级,更是AI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每一代HBM性能的跃升,都会直接改变AI训练的速度与能效。
以英伟达Blackwell架构为例,现有B200 GPU采用多颗HBM3E芯片,总带宽达到数TB/s。HBM4在带宽与能效方面都有望进一步提升,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更高密度的数据吞吐。若性能目标实现,AI训练效率有望再提升一个量级。
业内普遍预计,HBM4的堆叠容量将显著增加,有助于支撑更大规模的AI模型。无论是云端训练还是边缘推理,HBM4的商用都将是AI算力生态的重要转折点。
对三星而言:技术验证与品牌重构
对于三星而言,重返英伟达供应体系,不仅是一笔业务订单,更是一次品牌与技术的再验证。
在HBM3E阶段,三星因良率和功耗问题遭遇质疑。HBM4项目因此被内部视为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战役”。据业内消息,三星在今年成立专门的HBM项目组,目标是通过新封装工艺和堆叠设计改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此外,三星计划同步推出更高容量的GDDR7与DDR5产品,以形成全栈存储布局。业内观察认为,这种从显存到主存的系统性覆盖,体现出三星希望在AI硬件生态中恢复系统级竞争力的意图。
从宏观角度看,HBM4的落地将成为AI硬件发展周期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至2026年期间,被业内称为“存储上行周期”。DRAM与HBM价格持续上涨,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普遍实现毛利率提升。HBM4的推出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尤其在AI服务器、云数据中心等领域。
AI时代的竞争,正在从算法与算力延伸到最底层的存储架构。三星的目标,是在新一代AI存储体系中夺回主导地位;英伟达的选择,则是构建更稳健的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