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10亿欧元建数据中心,英伟达为什么选中德国?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026

近日,英伟达与德国电信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双方将联合投资约10亿欧元,在德国建设一个面向工业客户的AI云数据中心。

该项目于柏林举行的一场活动中正式公布。活动现场汇聚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蒂姆・霍特格斯、欧洲最大软件公司 SAP SE 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的高管,以及两名德国政府部长。这次项目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双方的联合声明,该项目将使德国的整体AI算力提升约50%,其与中美分庭抗礼的目的似乎昭然若揭。

10亿欧元的信号:德国AI版图的加速器

10亿欧元,对于英伟达这样现金充沛的巨头而言,或许并非惊人的支出。但对于欧洲并不发达的AI产业来说,这笔投资却犹如一场及时雨。

慕尼黑项目由德国电信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英伟达提供其最新一代GPU集群与AI平台支持,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 SAP 将为该数据中心提供其业务技术平台及相关应用程序。项目落地后,将成为德国内部首个以“工业AI云”为核心定位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目标客户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等大型企业。

从结构上看,这一合作延续了英伟达“Compute as a Service”的全球布局逻辑——通过联合当地通信运营商或能源巨头,共同打造区域级AI计算节点。这一模式此前已在其他地区得到实践。德国,是它进入欧洲大陆最具战略意味的一站。

对德国电信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算力投资,更是一场身份转型。从传统运营商到AI基础设施提供商,德国电信希望借英伟达的算力生态,在“工业4.0”与“AI主权”之间找到新的支点。更不必说这个项目对于德国50%的算力提升了。

其项目的选址也非常的值得一提。慕尼黑不仅是巴伐利亚州的经济引擎,也是德国汽车、电子与制造业的聚集地。这里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制造与科技企业,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慕尼黑具备完善的光纤网络和稳定的电力供应条件,是建设大型AI数据中心的理想城市。

德国政府在近期的AI战略文件中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欧洲AI基础设施自主可控”。英伟达—德国电信的合作,显然契合了这一国家目标。

对英伟达来说,这是一种双赢布局。慕尼黑既能提供相对低风险的政策环境,又能让公司直接触达欧洲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对德国而言,引入全球算力巨头,则意味着在AI竞争中不再完全受制于外部资源。

可以说,这笔投资背后,是德国希望在AI时代重塑工业优势的雄心。

英伟达的棋局:算力全球化的欧洲支点

过去几年,英伟达的全球算力地图迅速扩展:从加州圣克拉拉到东京、迪拜,再到慕尼黑。每一个节点都承担着不同的战略角色——有的面向研发,有的侧重区域云服务,而慕尼黑,则更像是欧洲工业AI的“试验场”。

据官方信息,该数据中心将部署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GPU集群,包括DGX B200系统与RTX PRO Servers,峰值规模可达1万块GPU。数据中心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到约0.5 EFLOPS,配备20 PB 存储容量、4×400 Gb高速链路,并铺设约75 公里光纤。

任何AI数据中心都离不开巨量能源消耗,而德国对此问题尤为敏感。

据部分媒体报道,该项目将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但官方文件尚未披露更具体的能源结构与技术路线。可以确定的是,德国政府正通过能源政策鼓励高性能计算项目向低碳方向转型。

这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德国在经历能源转型挑战之后,对高能耗产业格外谨慎。英伟达的加入,也被寄望于在AI算力与绿色能源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方式。

在英伟达的愿景中,AI算力不再是一种集中资源,而是一种分布式能源。通过这种布局,公司不仅能扩大客户基础,还能规避地缘政治与出口管制风险。

此外,德国电信将成为这一数据中心的核心客户之一,其网络与云业务将直接接入该AI云系统。这将帮助德国制造业在AI预测维护、供应链仿真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加速落地。

过去十年,德国一直以“工业4.0”引领全球制造业数字化,但在AI领域,它却被美国和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德国的痛点不在于算法,而在于算力。根据欧洲公开的数字经济数据,截至2024年底,德国在全球AI算力份额中占比仍然有限。大量AI模型需要依托美国云厂商训练,造成技术依赖与数据安全隐忧。

这也是德国政府积极吸引外资AI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原因。通过引入英伟达这样的合作伙伴,德国希望在两年内构建起更独立的AI训练与推理能力,减少外部依赖。

当然,即便投入了巨大力量,但德国数据中心的规模依然很有限,1万块GPU也与美国动辄几十万块GPU的数据中心,在规模上有一定差距,10亿欧元的投资也和美国科技公司在印度和阿根廷百亿美元量级的投资有着天壤之别。

欧洲视角:慕尼黑项目事关AI主权

慕尼黑数据中心不仅是德国的项目,更是欧洲的战略信号。

欧盟内部正在推动“欧洲云联盟”计划,试图建立统一的AI与数据基础设施标准,以对抗中美科技巨头的垄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与德国电信的合作被视为一种务实的共赢——在不削弱欧洲数字主权的前提下,引入全球最先进的算力技术。

与此同时,法国、荷兰和北欧国家也在竞相吸引类似投资。慕尼黑项目的落地,无疑将成为其他欧洲国家参考的案例之一。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欧洲正试图在AI产业中构建“第三极”——既不过度依赖美国的超算中心,也不被亚洲的AI供应链所排挤。英伟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技术桥梁而非主导者。

它让我们看到,AI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新的地缘资产——既是技术竞争的前线,也是产业转型的钥匙。

当算力成为新的石油,慕尼黑的数据中心或许将成为欧洲的“炼油厂”。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