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巴克莱预判:全球铀市场或迎来持续多年的牛市周期

作者: 预见大模型 高端材料 热门 #热门 #高端材料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028

要理解“铀牛市”,先得知道铀是什么。

铀,其实是一种天然金属矿石,看起来灰黑、沉重,摸上去跟铁差不多,但它有个特殊本事——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简单说,只要一小块铀,就能让一座城市的灯亮上好几天。它是核能发电的“燃料”,就像煤炭之于火电、石油之于汽车。人类用它来驱动核反应堆,获得稳定而高效的电力。

但铀并不是想开采就能挖、想加工就能用的资源。它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炼、转化和浓缩过程,才能变成核电站里可用的燃料棒。这一系列环节门槛极高、周期极长,也让铀天然带上了“战略资源”的标签——既是能源,又是地缘政治的筹码。

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双重推动下,铀这一曾长期被忽视的战略资源,正重新站上全球资本市场的舞台。巴克莱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全球铀产业正迎来供需结构性失衡的临界点,铀价或进入一个持续多年的上行周期。这场“铀牛市”,并非短线投机,而是能源安全与核能复兴叠加催化的概率较高的方向

一、供应高度集中:铀产业的“隐形脆点”

巴克莱认为,铀市场最大的风险不在需求,而在供应链的过度集中。全球近40%的铀矿产量来自哈萨克斯坦,而中游加工和浓缩环节约40%的产能掌握在俄罗斯手中。这意味着,全球核电体系在原料与加工层面,都高度依赖地缘政治风险地区。

更关键的是,这种集中不仅是地理层面的,也包括企业层面的垄断。哈萨克斯坦国有企业Kazatomprom、加拿大Cameco和法国Orano等前五大厂商合计掌握全球约70%的铀矿供应。任意一家企业或国家出现政治动荡、制裁或出口限制,全球核能产业链都可能受到波及。

美国方面,它是全球最大的核电消费国,约占全球铀需求的25%,但其国内铀产量占比不足1%。换言之,美国核能运行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尽管2024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2028年前逐步摆脱俄罗斯浓缩铀供应,但目前仍有约20%的浓缩铀从俄罗斯进口。这一结构性依赖,使得美国能源安全面临现实挑战。

在巴克莱看来,这种供应端的集中与脆弱,是价格中枢上行的重要定价因子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在加速推升能源安全溢价。

二、需求激增:核能超级周期正式启动

与脆弱的供应端相对应,需求端的增长正在进入爆发期。世界核能协会预测,全球铀需求将从2024年的1.75亿磅(百万磅,Mlb),增长至2040年的3.91亿磅,增幅高达124%。这意味着未来15年内,全球对核燃料的需求几乎要翻倍。

推动这一需求浪潮的,是核能复兴的全面展开。

·  需求增长动力 :当前的铀需求主要由中国核电扩张和美国核电重启驱动;从长期看,2030年代初有望商业化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  供应难以快速响应 :铀供应呈现价格非弹性特征。一座新铀矿从勘探、审批到投产通常需要超过十年,资本投入大、周期长,使供给无法及时跟上需求。

·  供应缺口临近 :根据彭博智库模型预测,即使考虑现有库存,全球铀市场最早也可能在2032年出现供应赤字。这种结构性失衡,将为未来多年的铀牛市奠定基础。

这些因素叠加,构成核能“超级周期”的三重引擎。与传统能源不同,核能的供需调节周期更长、弹性更低,一旦进入扩张阶段,将带来持续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

当需求进入上行通道、而供给受制于 >10年的开发周期与审批门槛时,错配成为铀价中枢上行的主要矛盾。

三、地缘政治加速“去俄化”:政策推升第二波行情

地缘政治风险不仅抬高价格预期,也正在促使各国重塑铀供应链。

美国最为积极。

2025年3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铀列为“战略关键矿物”,提出重建本土核燃料循环体系。同年5月23日,又发布四项核能行政令,提出到2050年国内核电装机容量提升至现有规模的四倍的目标 ,并授权能源部推动铀的本土开采、转化与浓缩。

同日,美国与西屋电气(Westinghouse)签署了800亿美元合作协议,用于建设八座新核电站。政策的落地迅速反映在资本市场:Cameco年内股价暴涨108%,Centrus Energy飙升487%,Uranium Energy Corp上涨132%,铀相关板块阶段性表现位居前列

欧洲的态度也在转变。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5月发布《完全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路线图》,其中明确提出逐步淘汰俄罗斯铀进口,预计需投入2410亿欧元支持核电延寿与新建项目。瑞典更进一步,正式提议取消长达数十年的铀勘探禁令,释放出欧洲能源战略“回归核能”的强烈信号。

政策支持意味着资本与产业将重新聚焦铀价值链的“上游主权化”。未来几年,本土矿业公司、燃料加工企业、设备制造商都将成为这一轮产业重构的直接受益者。

四、市场信号已明:铀正处于牛市早期阶段

市场价格已经开始验证这一逻辑。巴克莱研报指出,全球铀指数年内上涨约60%,显著跑赢全球主要股指约19%的涨幅。

投资者对铀板块的热情也从个股表现中可见一斑:Cameco股价翻倍,Centrus Energy暴涨近五倍,资本正在重新定价这一长期被低估的能源资产。

巴克莱认为,铀的上涨周期与以往商品牛市不同。它不是被通胀或短期需求推动,而是由能源安全与碳中和战略的长期目标驱动。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正持续上升,这意味着铀价格的高位运行有其宏观基础。

五、结语

在化石能源日渐式微、可再生能源受限于间歇性的时代,核能正重新成为各国能源安全的底层选项。而铀,正是这一能源秩序转变的核心变量。

巴克莱的逻辑很明确:

· 供应集中、地缘风险高,构成长期供给约束;

· 核能复兴、SMR兴起,带来需求倍增;

· 政策与资本共振,驱动产业链重估。

这些因素叠加,显著提升了未来多年延续该趋势的概率

从能源战略的视角看,铀的战略属性显著提升;

从投资周期的角度看,这场铀牛市或许仍处在早期阶段。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