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开盘“奔4”,券商“月度金股”领衔重头戏?
今日开盘之后,股指高举高打。上证指数早盘就重返4000点关口,板块热点也全面活跃。权重股的金融,以及科技成长的半导体板块在场内联袂领涨。此时很多投资者陷入了“上涨焦虑”之中,担心自己的投资组合里,相关品种可能跑不赢大盘。恰好此时,我们不妨跟踪一下国内多家实力机构刚刚发布的“11月金股组合”与“投资策略”。在其中,或许能找到一些投资线索,也为我们在业绩空窗期,进一步高效洞悉阶段性的布局方向。
因为事实上,目前无论是从电子、电力设备,还是从有色金属,到能源安全,多维度的投资机会已经开始全面显现。接下来,在指数重新回到趋势性上行的阶段里,围绕券商金股含金量考验的“掘金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宏观环境定调:政策与外部环境双轮驱动
首先,我们先要立足当前市场运行的大环境。A股市场之所以能够重新焕发上涨的强大动力,正是建立在宏观环境的积极变化基础之上。而从国内政策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发布,为市场指明了长期方向,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战略任务,成为贯穿全月、甚至很可能演变成跨年级别的投资主线。东海证券就指出,“十五五”期间隐含的经济增速要求约4.7%,除经济增长外,全要素生产率、居民消费率等指标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相关板块带来了长期政策红利。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重要催化剂。10月底,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后,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多项共识:美国取消加征10%的“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暂停延期一年,同时暂停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及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一年。这一系列举措显著缓解了贸易摩擦压力,为外贸相关行业及外资敏感型板块释放了积极信号。
全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也为A股再创新高提供了有利支撑。美联储10月FOMC会议延续小步伐降息,并明确将于12月1日结束量化紧缩(QT)。尽管鲍威尔表态偏鹰,但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举更多是维护政策独立性,而非改变宽松趋势。银河证券分析指出,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港股及A股外资重仓板块有望进一步受益,叠加国内四季度稳内需政策的加速落地,权益资产的确定性与持续性将显著提升。
二、金股板块图谱:电子领衔,多主线并行
从42家券商披露的11月金股数据来看,去重后共覆盖322只标的,板块分布呈现“电子领衔、多主线并行”的特征。其中,电子板块以13.24%的推荐占比稳居首位,电力设备(10.28%)、有色金属(7.76%)、医药生物(6.39%)、汽车(5.71%)紧随其后,五大板块合计推荐占比超47%,成为11月投资的核心方向。
(一)电子板块:AI硬件为核,估值分化中寻机会
和10月份一样,电子板块再度成为券商机构月度级别最看好的方向。天风证券、国信证券等机构指出,AI算力需求的持续爆发,推动光模块、存储芯片、半导体设备等细分赛道高景气度延续。从金股标的来看,中际旭创、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等龙头获多家券商扎堆推荐。
以中际旭创为例,作为全球数通光模块龙头,公司1.6T光模块出货比例持续提升,且泰国工厂产能加速释放,长江证券预计其四季度业绩增长强劲。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明显。投资者更应该跳出静态估值标尺,去从技术壁垒与业绩兑现能力等另类指标上,去筛选潜力标的。那么,具备国产替代突破的半导体设备及AI服务器产业链公司,未来的业绩空间显然也就更大。
(二)电力设备:储能与新能源装备双线发力
电力设备板块的推荐逻辑,则是围绕“储能需求爆发+新能源装备升级”展开。随着全球储能经济性拐点到来,国内大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叠加海外市场需求增长,天赐材料、阳光电源、湖南裕能等个股普遍获得机构青睐。中原证券分析称,六氟磷酸锂与电解液价格快速上涨后,天赐材料作为行业龙头将直接受益;东吴证券则看好湖南裕能在储能正极领域的布局,预计2026年公司出货量同比增长30%以上。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以及周期循环的动向,让券商们普遍对板块的业绩增速,给出了较高预期。
此外,新能源装备的高端化趋势也值得关注。银河证券研报就建议重点布局新能源装备中的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强调“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投资价值,相关的恒立液压、电投能源等公司,被认为均具备技术与规模双重优势。
(三)有色金属:能源金属接棒,黄金铜价共振
时至年末,有色金属板块的推荐热度也在环比提升,核心逻辑在于“能源金属需求增长+传统金属价格回升”。国信证券、光大证券不约而同地指出,金、铜价格共振向上,叠加锂价修复,增强了相关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显著。重点公司是紫金矿业,期间获6家券商共同推荐,公司金矿、铜矿、锂矿资源储备丰富,且分拆海外黄金业务至港股上市有望带来估值重估。此外,洛阳钼业本身受益于刚果金铜矿产量增长及铜价中枢上移,平安证券预计其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以上。
在能源金属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的持续释放,锂、钴、镍等品种供需格局偏紧。中矿资源、云铝股份等公司,凭借资源自给率高、成本优势显著的特点,成为机构月度金股候选池当中,相对倾斜的方向。
(四)医药生物:创新药与消费医疗回暖
最后,我们还不能忽视医药生物板块在经历前期调整后,逐步显现的配置价值。券商推荐逻辑集中在“创新药企稳+消费医疗复苏”:像迈威生物-U的Nectin-4ADC药物临床数据优异,令东吴证券预计其明年业绩有机会实现爆发。而乐普医疗则受益于心血管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银河证券直接将其纳入11月金股组合,理由是看好公司在创新器械领域的布局。
同时,国谈与集采政策的边际宽松也为板块带来利好。平安证券指出,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创新药研发管线推进及消费医疗需求回暖,具备业绩确定性的龙头公司很可能会最先受益。
三、高共识金股解析:从“团宠”标的看投资逻辑
在11月金股名单中,多只标的获5家以上券商推荐,成为市场共识度最高的“团宠”,其背后的投资逻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一)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的成长确定性
作为全球光模块领域的领军企业,中际旭创获6家券商推荐,其1.6T光模块出货占比持续提升,且硅光技术布局领先同业。招商证券指出,英伟达、Google等海外客户2026年800G/1.6T订单加速释放,公司产能扩张与物料储备优势显著,能够保障订单交付,预计2025年净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
(二)紫金矿业:资源龙头的估值重估机会
紫金矿业在本月同样获6家券商推荐,除金、铜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弹性外,公司在锂资源领域的布局也成为亮点。国信证券认为,公司分拆紫金黄金国际至港股上市,将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估值水平;同时,其海外矿山产能释放有望推动2025年矿产金、矿产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2%,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三)拓普集团:机器人与液冷双轮驱动
而获得太平洋和中泰证券等5家券商推荐的拓普集团,核心看点在于其在机器人与液冷领域的双重布局。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研发机器人执行器、灵巧手电机等产品,且液冷业务已取得首批15亿元订单,覆盖华为、NVIDIA等客户。长江证券分析称,随着特斯拉新一代机器人2026Q1发布,公司机器人业务有望进入放量期,叠加液冷需求增长,2025年净利润增速或超40%。
四、配置策略:均衡布局,把握三大主线
结合海量券商研报策略观点后,我们基本可以对11月市场达成共识。那就是,本月虽处于业绩空窗期,但行情机会并不匮乏,甚至可以认为,在美股科技公司财报陆续发布,科技主题峰会陆续召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会呈现显著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接下来,可考虑围绕科技成长、能源安全、低估值修复,这三大主线均衡配置。
(一)科技成长主线:聚焦AI与“十五五”新兴产业
东海证券、天风证券均强调,新一轮人工智能变革仍是长周期投资主线,建议关注AI硬件(光模块、存储芯片)、AI应用(工业软件、游戏)及“十五五”规划提及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六大未来产业。受益标的包括中际旭创、海光信息、金山办公等。
(二)能源与资源安全主线:布局高股息与供需紧平衡品种
银河证券、国盛证券则在研报观点中,明确建议关注能源资源安全领域。理由是,煤炭、电力等高股息板块,本身就立足“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确保能源资源安全”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布局供需格局偏紧的有色金属板块,活跃度和估值性价比都相对较高。此外,四季度稳投资政策落地有望拉动上游资源品需求,神火股份、、天山铝业等公司按照以往规律,季节性的活跃表现,使得其市场关注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低估值修复主线:把握金融与消费医疗机会
而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后,低估值板块的修复机会,也值得关注。银河证券就看好注银行业在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领域的机会,以及券商在资本市场改革中的弹性。而医药生物板块中的消费医疗与创新药龙头,也被认为具备估值修复潜力,在低位时,适量布局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五、策略提示
在股指重返4时代的过程中,尽管行情环境整体向好,但仍需警惕三大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力度及节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稳内需效果;二是海外地缘冲突存在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后续进展需持续跟踪;三是部分科技板块静态估值较高,短期存在订单或业绩不达预期的兑现压力。
结合市场快速波动的频率,专业投资者可尝试采取“核心+卫星”配置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以科技成长与能源资源标的为核心,搭配低估值修复品种;同时密切关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国内月度经济数据等关键事件,动态调整仓位。而对于上班族类型的普通投资者,可通过券商金股组合或相关行业ETF去进一步分散风险,力图把握行情重新活跃下的投资机会。但仓位需要尽可能灵活,策略上也应该更为激动
综合而言,A股市场本月在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双重支撑下,结构性机会显著。刚刚密集发布的“券商金股”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布局方向,相信只要准确把握行情主线、坚持均衡配置的原则不动摇,就能在这场“掘金行动”中把握机遇,实现跟上甚至超越指数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