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倒计时!特斯拉股东大会,或将释放这些“改变信号”

作者: 预见大模型 热门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热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037

美东时间11月6日晚上,特斯拉将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这次受瞩目的议题,不是新车,也不是财报,而是马斯克那份“十年薪酬方案”的生死裁决。

这是一次关乎公司战略与治理模式的投票——投的是薪酬,但实质上是决定:传统公司治理的规则,还能否约束这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

一、投票背后的核心博弈

马斯克的这份薪酬计划,最早追溯到2018年。当年方案已获多数股东通过,但去年被特拉华州法院判决无效,目前仍在最高法院复审。

现在的新方案,是在此背景下重新提交。它将马斯克的激励与特斯拉的成长深度绑定——包括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每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实现1000万个FSD订阅,以及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等高难目标。只有当这些条件逐步兑现,马斯克才能获得相应股份。

根据德州公司法,这次他可以动用自己持有的约15%股份参与投票,而2018年他被禁止参与。投票因此更具戏剧性:这是一次“马斯克掌控特斯拉”的公投。

二、如果通过:强绑定马斯克的十年赌约

截至11月5日,Broadridge平台数据显示,已有约80%的投票提交,其中超过55%支持该方案。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次“价值共创”型薪酬——只有当股东财富增长、公司目标达成后,马斯克才能兑现巨额报酬。包括佛罗里达州行政委员会在内的机构明确支持,认为这是典型的“价值实现后才兑现”的绩效薪酬设计。

马斯克本人在电话会上曾解释道:“我只需要足够的投票控制权来施加重要影响,但又不能多到即便我变得疯狂也无法被解雇的程度。”

这句话恰好揭示了争议的核心——他希望拥有“关键影响力”,而非“绝对控制权”。

若方案获得批准,特斯拉等于正式宣告:未来十年仍将围绕马斯克的愿景运转,从电动车到机器人、从自动驾驶到能源系统,继续押注他个人的执行力。

三、如果不通过:治理危机与信任坍塌

反对派阵营同样强大。包括美国最大公共养老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及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均表示反对。

他们担心这份规模庞大的薪酬计划会加剧股权稀释,使公司过度依赖马斯克的个人意愿,削弱董事会和股东的监督权。

在他们看来,特斯拉应回归“制度化治理”,而不是“个人意志驱动”。

机构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年初,当马斯克频繁参与华盛顿特区的政治事务、减少对特斯拉的关注时,公司销量和股价都曾明显回落。直到他重新专注公司运营后,股价才逐渐修复。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爱迪生余(Edison Yu)也提醒,考虑到马斯克在估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领导力风险”已经成为影响股东信心的关键变量。

董事会在委托书中提示,马斯克的大部分财富主要来自特斯拉之外的项目,而非持有的特斯拉股份。

特斯拉方面警告称,若无法获得合理薪酬,马斯克可能会离开公司,转而专注于其他项目。

马斯克的选择确实很多。除特斯拉外,他还领导着人工智能公司xAI、航空航天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隧道建设初创公司Boring公司,以及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

晨星分析师Seth Goldstein指出,如果投票被否决,“马斯克很可能把这当成对个人的否定”,并可能将注意力转移到xAI或SpaceX等项目。

四、继任问题:如果马斯克离开

按提案文本最后部分要求,马斯克需制定高管继任框架;若其离任,董事会须尽快落实继任者。

特斯拉董事长登霍姆(Robyn Denholm)此前表示,若马斯克离职,公司“很可能”会选择内部继任人,以确保平稳过渡。潜在人选包括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等高管,或由多位高管组成联合领导团队。

但问题在于——几乎没有任何一位高管能与马斯克的影响力相比。正如分析师谢泼德所言:“我经常和投资者玩一个游戏……就是问他们能不能说出特斯拉其他任何一位高管的名字,结果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

这句话比任何数据都尖锐——特斯拉的“关键人物风险”真实存在。

五、两种结果的资本后果

若薪酬案获批,马斯克有望最终持有公司约29%的股份,控制权进一步巩固。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这意味着特斯拉将以更强的执行力与集中式决策推进新业务线:包括xAI的AI助手技术、Optimus人形机器人、FSD算法的商业化。

支持者相信,这种“创始人—战略核心”的结构能在技术爆发期提升效率。

但若方案被否决,影响将是多重的:

· 股价层面:  摩根士丹利警告,若被视为对领导力的不信任,股价可能短期下跌超过10%。

· 战略层面:  否决可能迫使公司重新评估长期激励机制,增加治理层博弈。

· 人才层面:  若马斯克真如所言转向xAI或SpaceX,或将加速高管与核心工程师的流失。

六、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这场投票

无论结果如何,这次投票的意义都远超一份薪酬。它关乎特斯拉未来十年的治理模式,也关乎整个“马斯克帝国”的权力平衡。

若通过,意味着市场继续押注“个人崇拜型创新”;

若不通过,则是传统治理体系的一次自我修复尝试。

对投资者而言,短期股价波动通常由市场情绪驱动,但投资者应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公司战略与治理结构。真正的关键是三件事:

· 方案执行的可行性 ——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是否真能支撑万亿美元激励;

· 股权稀释与控制权变化 ——马斯克持股增加是否会弱化监督;

· 继任机制是否健全 ——特斯拉能否在没有马斯克的情况下继续创新与增长。

这场股东大会,它考验的不只是马斯克的号召力,更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极限。

通过,意味着信任一个“赌上全部声誉与时间”的企业家;

不通过,则意味着股东希望规则高于个人。

无论哪种结果,特斯拉都必须学会回答同一个问题:

当一个人的光芒太耀眼,公司如何确保自己不会被照得失明。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