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FO:IPO暂不在考虑之内

在近期的TechLive大会上,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Friar的一段话,出乎所有人预料。她明确表示,OpenAI在短期内“没有上市打算”。
要知道,就在本周,市场上还曾传出过,OpenAI将在2026年做上市准备,并于2027年上市的消息。
IPO目前不在考虑之内
“我们正继续推动公司不断发展,以适应我们目前的规模,所以我不想在IPO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对于IPO传闻,Friar泼出了一盆冷水。
面对不断升温的市场猜测,与其说是Friar选择了克制,不如说OpenAI整体上还非常冷静。她指出,OpenAI目前并未推进任何IPO进程。公司当前的重点并不在资本市场,而是继续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番表态,也回应了外界对OpenAI可能在2026至2027年启动上市计划的传闻。此前部分市场人士认为,OpenAI估值可能已达五千亿美元以上。
在同场对话中,Friar被问及当前AI投资热度是否过高。她回应称,考虑到AI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和功能,市场对AI的热情还不够。不过,她也承认市场中确有短期逐利现象。她强调,真正有长期价值的项目会被时间留下。
比起IPO的表态,Friar的另一段发言引发了更多讨论。她提到,希望政府能够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更长期、稳定的融资机制,例如担保贷款或信贷背书等形式,以帮助数据中心等基础项目获得更充足的资金。
这番表述一度被误读为“希望政府兜底”,但Friar随后澄清,她并非要求政府直接资助,而是希望公私协作,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金融体系。她认为,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庞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并行。
理性资本:拒绝短期套利
Friar的观点与OpenAI的总体战略相吻合。过去一年,公司持续加强与大型云计算平台的合作,例如微软的Azure平台依然是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为其提供核心算力支持。
她指出,OpenAI的算力成本依旧高昂,模型训练与数据中心建设都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她强调,公司追求的是“负责任的长期利润”,而非短期资本套利。
她认为,数据中心与算力资源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柱。尽管她未在现场具体讨论能源承载或可再生能源策略,但她多次提及AI产业发展应兼顾效率与可持续性,这意味着未来在算力布局上,OpenAI可能会更重视长期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
Friar的发言被许多观察者视作AI浪潮中的冷静信号。当市场热议估值、融资与竞争时,她选择谈融资机制、长期主义与政企合作。
这是一种罕见的姿态。在多数科技公司仍以融资速度和估值高度为荣的当下,OpenAI的CFO提醒市场:技术革命的速度不能由资本催促,作为AI科技公司,公司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回到技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