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AI医疗新政加速落地,规模扩张指日可待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芯片 光模块 #AI芯片 #光模块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063

周一股指温和上涨,行业板块主题表现则是精彩纷呈。有人发现,AI主题有暂时熄火的迹象,实际上,盘面当中和人工智能主题相关的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主题,走势都异常活跃。而在政策发布马不停蹄,行业红利逐渐发酵时,细分的AI医疗行业广阔发展空间,正逐步得到参与机构的认同。

之所以AI医疗能在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传统医疗格局,和政策力度加大,不无关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就为AI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已指日可待。

一、新政发布,AI医疗迎来发展新契机

当AI遇上医疗,规则将被颠覆。近日,在中国药学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药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提到,和集成电路领域技术迭代所呈现的“摩尔定律”(每隔18至24个月,集成电路的计算能力将会翻一番)不同,传统药物研发模式传统药物研发模式正陷入“反摩尔定律”。那就是新药靶点发现困难、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的问题,且基础研究成果和转化之间呈现“死亡之谷”。

而通过AI的介入,就可以让摩尔定律重返正常渠道,甚至进入“加速度”的模式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在这次院士大会上表示,整体来看,AI可使药物总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总研发经费降低10%,总成功率由10%提升至14%。换句话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赋能,人工智能给药物研发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带来的变化将更为巨大。

就在本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的这份《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卫生健康行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积极响应,更是对AI医疗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

《实施意见》还明确提出了两大关键发展节点:①到2027年,建立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②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并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标准规范体系。

这一系列目标不仅为AI医疗的发展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更为行业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受此利好消息影响,AI医疗板块股价渐趋活跃,市场信心大增。

二、八大领域各显其能,AI医疗应用全面开花

《实施意见》详细划分了AI医疗的八大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科研教学、行业治理和健康产业。这些领域的全面覆盖,标志着AI医疗正从单一的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转变。

(一) 基层应用: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基层医疗领域,AI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能应用,提升基层诊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例如,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建立基层智能辅助诊疗应用,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疗、处方审核、随访管理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全科辅助诊断、疾病鉴别诊断等服务能力。

(二) 临床诊疗:推动医学影像与专病辅助诊断

在临床诊疗方面,AI技术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推广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服务,支持统筹集约化开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提高影像诊断效率和报告质量。同时,拓展临床专病辅助诊疗服务,聚焦儿科、精神、肿瘤及罕见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提升临床专科医生的诊断能力。此外,智能康复和用药服务的推广,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 患者服务:优化全流程就医体验

AI技术还正在深刻改变着患者的就医体验,技术手段可以直接优化患者智能服务流程,大幅度节约患者的医疗就诊时间。二级及以上医院还为患者提供了精准预约分诊导诊、智能预问诊、云陪诊等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而在推广床旁智能设备,开展病情监测预警、床旁智能护理等服务改善后,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同时,智能转诊服务的建立,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转诊渠道。

(四) 中医药:传承创新并重

紧接着,在中医药领域,AI技术的应用同样如火如荼。《意见》强调要加强智能中医诊疗应用,构建中医临床专病知识库、临床用药知识库,支撑建设中医药诊疗大模型。此外,中药全周期智能管理的推广,还实现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使用的全流程智能管理,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 公共卫生:构建智能防控体系

面对传染病的威胁,AI技术也能够为公共卫生防控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智能流调系统升级,得以为传染病防控决策提供实时、精准支撑。同时,还能够强化卫生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率。

(六) 科研教学:加速医学研究与创新

AI技术对医学研究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动医学科学研究智能应用,提升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拓展健康科普服务,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智能健康知识推送和普及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也是此次《意见》重点强调的方向。

(七) 行业治理:提升医疗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行业治理方面,AI技术的应用同样广泛。推广医疗卫生机构智能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医疗费用及单病种成本管理等医疗管理数据的精准分析。同时,加强卫生健康行业智能监管后,则可以直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服务、质量、安全和能级水平的智能监测、分析与预警。

(八) 健康产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

AI技术还可以催生着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如智能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蓬勃开展后,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提升了智能医疗装备的创新能力,直接推动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为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三、资本青睐,AI医疗赛道持续升温

随着AI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从Wavebio、Optain Health等多家聚焦AI医疗应用的企业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到百度健康发布“AI管家”,美年健康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逾70%等亮眼数据的验证,都让资本市场对AI医疗赛道的热情显而易见。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40%,并且作为AI医疗最早成熟的领域—影像诊断环节而言。从肺结节、肺炎到冠心病、骨折,AI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沙利文报告显示,目前肿瘤和肺结节检测是AI医疗器械市场中发展最成熟的两大方向,规模分别约为3亿元和2.5亿元。

上述数据不仅彰显了AI医疗市场的巨大潜力,更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AI医疗需规范发展

尽管AI医疗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模型安全性与伦理与法律等理念冲突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推动AI医疗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规范与安全。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设立的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评测中心,就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中心通过建立多维度考核标准,从医学合规伦理、医学循证与知识、通用辅助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医疗AI进行全面评测,确保了医疗AI应用的规范与安全。

此外,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监管机制、推动标准制定等也是保障AI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毕竟,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会尽可能确保AI医疗在规范与安全的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五、AI医疗,未来已来

从基层应用到临床诊疗,从患者服务到中医药创新,AI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医疗格局。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AI医疗有望成为推动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AI医疗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坚持创新驱动、规范发展、安全可控的原则,才能确保AI医疗在造福人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 2025 预见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码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