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量1万亿,公司利润翻三倍,苏姿丰的预言能成真吗?

11月11日,在AMD首次举行的公司金融分析师日活动上,AMD CEO苏姿丰放出豪言:到2030年,公司利润目标是增长三倍。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姿丰和AMD公司财务官Jean Hu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公司的年均营收年营收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35%。其中,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业务预计年均增长60%,而更聚焦的AI数据中心业务年均增长率预计高达80%,有望在2027年达到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额。
苏姿丰还表示,AMD的目标是到2030年拿下AI数据中心市场中两位数的份额(即10%以上)。届时,全球AI数据中心的总市场规模会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而AMD预计公司则会拿到其中的1000亿美元。
AMD真的能达成这个目标么?一旦达成之后,全球AI芯片在2030年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到时候,AMD和行业领头羊英伟达之间又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AI驱动下的结构重塑
不难发现,AMD对AI数据中心业务是寄予厚望的,说其增长基本都押注在AI数据中心芯片上也不为过。不同于传统CPU业务,AI芯片的增长逻辑完全取决于数据中心投资与算力需求,而随着近两年市场对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极度需求,AMD也看到了增长的机遇。
AMD的Instinct MI300系列芯片采用先进的3D堆叠技术,在功耗与内存带宽间取得新平衡。公司称,其AI芯片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性能显著提升。这一技术方向与AI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增长形成共振。
在AI训练的产业链中,HBM高带宽内存 、AI GPU芯片 与光模块 成为最核心的利润环节。AMD正尝试通过Chiplet架构打通CPU与GPU之间的界限,进一步降低AI训练延迟与成本。
苏姿丰还表示,未来AI的工作负载正从训练转向推理。今年6月她在Advancing AI 2025大会上说,AI加速器领域正以超过60%的CAGR增长,还说,推理芯片的市场“将增长得更快”。
未来的MI400系列计划在2026年推出,更重要的是,AMD计划推出一个完整的“机架级”(rack-scale)系统,该系统能将72颗芯片协同工作,以更好地满足云计算客户需求。这对于运行最大规模的AI模型至关重要,也是直接对标英伟达已推出数代的类似产品。这是AMD向英伟达GB200 NVL72等系统级方案的直接挑战。
可以说,AMD的崛起对英伟达而言意味着竞争加剧。
英伟达H100与B200芯片价格高昂,毛利率极高。但随着AMD AI芯片逐步进入主流市场,云计算企业将获得更多议价空间。微软、Meta等企业均在扩大AI芯片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以避免对单一厂商的依赖。
AMD股价在2025年内累计增长超过100%,虽然涨幅远不及英伟达,但也能看出AMD在巨人阴影下的努力成长,即便短期之内无法撼动英伟达,但能抢下10%的市场份额也实属不易。
如果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2030年达到1万亿美元,它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全球半导体产业新的增长引擎。芯片方面,英伟达仍会保持领先,但格局或将更加多元。随着AMD、英特尔及其他云厂商自研芯片进入市场,AI算力生态将更加开放。
而除了芯片之外,液冷技术,电力,储能等行业也都将获得更大的市场想象力。1万亿美元的市场总量足够让更多公司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