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从珠宝到高科技,产业链爆发新机遇?
提起“钻石”,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闪闪发光的戒指、奢华的礼物,少有人将其与“芯片散热”“高性能计算”联系起来。
在热流密度飙升、芯片尺寸持续缩小的背景下,传统散热方式逐渐捉襟见肘,而钻石作为室温下热导率最高的固体材料之一,恰好迎上风口,近期相关概念股热度也升温,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理清这一“旧珠宝、新赛道”的脉络。
一、为何培育钻石产业逻辑驶入新赛道
从“珠宝替代”到“战略材料”
过去,培育钻石(即通过人工方式合成的钻石)主要竞争的是天然钻石的珠宝用途,其核心卖点在于“外观几乎无差别、价格低廉”。而如今,两大变化显著:
中国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在“培育钻石毛坯”环节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技术应用场景从“装饰”扩展至“工业”,尤其是半导体散热。
高算力时代带来的散热压力
以AI、大模型、HPC(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不断升级,对芯片的算力需求大幅抬升,同时伴随的是更猛烈的热量释放。通俗来说:当芯片更快、更密集,就像让“心脏跳得更快”,热量就像血液冲得更猛,散不出去就会“中暑”。
芯片在运行中产生焦耳热,如果热量堆积,会导致性能下降、可靠性降低。
制程往2纳米、1纳米推进,功率密度更高、封装空间更紧凑,散热难题放大。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风冷、液冷、硅或碳化硅基板散热方案面临瓶颈。恰好,钻石的热导率可达约2000W/m·K,约为硅的10倍以上、为碳化硅的约4倍、为铜和银的约4–5倍(不同材料与测试条件略有差异)。
因而,“散热”从配角变成了“算力释放”的关键一环,而培育钻石恰好成为解决这一环的潜在关键材料之一。
二、技术突破与产业链现状
技术突破:散热意义上的“钻石”登场
近期科技圈出现了几个具有标志意义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团队的张进成、宁静等研究人员,在氧化镓(Ga₂O₃)器件的散热难题上取得进展,用金刚石作为散热体,并通过石墨烯缓冲层提升界面热传导效率,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报道VdW-β-Ga₂O₃/diamond结构,石墨烯用于缓解热膨胀应力与改善界面耦合,TBR低至约2.82 m²·K/GW)。
Akash Systems推出的GaN-on-diamond射频功率放大器,相较于GaN-on-SiC方案,多项测试显示晶体管温度可降低三十多度。
英伟达在高端GPU上进行钻石散热实验,实验室数据表明在特定条件下性能有明显改善。
华为接连申请钻石散热专利,并于2024年12月3日公开,内容主要涉及在钝化层与金刚石散热层之间优化界面结构,增大接触面积、缩短热扩散距离。
这些进展说明:钻石散热不再只是概念,而正逐步进入工程应用验证阶段。
产业链优势
从产业链视角可粗略分为:
上游:培育钻石原材料合成、单晶生长(HPHT、CVD)。
中游:功能化处理(钻石基板、热沉片、微通道钻石结构)。
下游:应用端(数据中心散热、汽车功率器件、量子传感器、切割刀具等)。
目前应用最被看好的为“钻石散热”系统。据国海证券测算,全球钻石散热市场规模有望自2025年约0.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约152亿美元,渗透率由不足0.1%提升至约10%,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此外,Carbontech2025金刚石年会将于12月9—11日在上海举办,为国际碳材料大会同期板块,聚焦功率器件、封装散热、量子传感等应用,进一步提升行业热度。
A股市场反应:概念股集体走高
市场已经率先对这一逻辑做出反应。近期,培育钻石概念板块整体走强,四方达、沃尔德、惠丰钻石、黄河旋风、力量钻石、国机精工、恒盛能源等公司受到资金关注,成为市场热点。
相关概念股:
四方达
国内超硬材料龙头企业,主业涵盖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及精密刀具材料,在高端金刚石制品领域具备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恒盛能源
主营高端碳基材料与节能环保设备,近年来积极布局人工合成金刚石及相关碳热管理材料应用。
沃尔德
专注超硬刀具与金刚石微粉制品,客户覆盖3C、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备较强的精密制造能力。
潮宏基
国内珠宝品牌企业之一,已推出培育钻石饰品系列,推动人造钻石在消费端的品牌化与商业化。
国机精工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企业,主业包括高端轴承、超硬材料及精密制造设备,是国内人造金刚石产业链的核心参与者之一。
英诺激光
专注工业激光装备制造,旗下激光切割、焊接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刚石切割、半导体封装等精密加工环节。
黄河旋风
我国最早从事人造金刚石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涵盖金刚石单晶、微粉、刀具等全产业链,在超硬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曼卡龙
以珠宝首饰设计与零售为主,积极引入培育钻石产品线,推动人造钻石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的接受度。
晶盛机电
国内晶体生长设备龙头,产品包括CVD设备、晶体拉制炉等,为培育钻石与半导体材料提供关键装备支持。
中兵红箭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高端制造企业,旗下超硬材料与精密加工业务涉足金刚石刀具与磨料制造。
力量钻石
专注培育钻石毛坯合成与加工,拥有HPHT高压高温技术核心专利,是国内培育钻石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惠丰钻石
以超硬材料制品与金刚石微粉为主,具备从人造金刚石合成到精密磨具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亚振家居
原主营高端定制家具,近年跨界投资培育钻石业务,通过参股相关企业切入人造钻石赛道,转型方向受到市场关注。
中国黄金
中国黄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主营黄金开采与珠宝零售,正逐步引入培育钻石产品线以拓展年轻消费群体。
三、关注指标与风险提示
三个维度值得关注
散热功能化兑现预期 :若钻石在高算力散热中得到更广泛采用,可能带来材料结构与封装方式的显著变化,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产业链成本优势与国产替代 :中国在培育钻石产能与成本方面具备竞争力,一旦下游应用放量,将形成从材料到器件的完整国产化链条。
板块溢价与资本机会 :市场已给予较高估值溢价,若散热需求加速释放,相关公司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体现。
风险提示:逻辑虽好,但仍需冷静
应用落地仍在早期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需要时间,散热方案在可靠性、成本控制上仍待验证。
竞争路径多样 :除钻石外,液冷、氮化镓散热器、石墨烯复合材料等路线也在演进,系统级散热仍需与液冷、相变、热虹吸、器件级TBR优化等协同设计,短期成本与可靠性验证仍是关键。
估值波动风险 :短期板块估值受市场情绪驱动,一旦技术兑现节奏不及预期,股价或出现波动。
公司定位需甄别 :投资时要分清企业是否真正参与钻石散热产业链中游或下游,避免将“珠宝级培育钻石”误认为功能材料企业。
结语:培育钻石跃升为散热战略资产,谁能最终胜出尚待时间验证
培育钻石这一赛道,从过去的“珠宝替代”角色,正在迈向“半导体散热关键材料”的新定位。散热升级已成AI、高算力时代不可忽视的瓶颈,而钻石作为热导率最高的材料之一,其工业级应用打开了市场想象。我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产能、成本与技术三重优势,产业链机会显著。资本市场也快速反应,相关板块已有实质性表现。
然而,投资仍需警惕技术落地节奏与估值风险。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条值得重点跟踪但不宜盲目追涨 的新主线。
看清趋势与逻辑,重在理解产业价值与长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