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微软英伟达,为什么都开始在欧洲建数据中心?

近期,微软和谷歌纷纷宣布将在欧洲建立数据中心:谷歌将在德国投资64亿美元建设云基础设施;微软则宣布在葡萄牙建立一座价值1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
短短一周前,英伟达刚刚宣布与德国电信合作推出AI云项目。三家科技巨头几乎不约而同的开始在欧洲布局数据中心。
欧洲并非AI产业发展的中心,在成本和硬件上也不占优势,那么这三家公司为何还要花大价钱在欧洲布局呢?
资本信号:超千亿资金注入欧洲AI底座
谷歌的投资计划具体而庞大。根据公开信息,这笔高达64亿美元的资金,将用于在德国扩建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这笔投资将涵盖位于迪岑巴赫的新数据中心、哈瑙的现有数据中心设施,以及在柏林、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的办公室扩建项目。
微软的动作同样迅速,它宣布将在葡萄牙投资100亿美元,在Sines港口城市建设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微软正与英伟达、英国AI基础设施创业公司Nscale Global Holdings,以及数据中心建设商Start Campus合作开发该项目。该项目被描述为微软在南欧的核心AI基础设施工程,预计将部署超过1.26万片英伟达GB300 GPU,用于支持Azure云与AI服务的运行。
就在几天前,英伟达也宣布与德国电信合作,共同在德国推出AI云项目,以满足欧洲客户的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
谷歌、微软、英伟达——三家在AI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环节的公司,却在同一片大陆上不约而同地加大投入。这种同步动作的背后,是欧洲在AI基础设施领域逐渐形成的新吸引力。
一方面,欧洲正在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欧盟加快AI法案立法进程,推动算力本地化与数据主权要求;另一方面,欧洲各国提供绿色能源补贴、土地优惠及税收减免,吸引AI巨头落地。德国的低碳能源政策与葡萄牙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使得AI企业能够在当地建设更节能的数据中心。
当然,对于欧洲来说,最诱人的就是通过让这些美国巨头建数据中心,大规模提升欧洲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分量,让欧洲AI产业不再无足轻重。
以上周的英伟达德国项目为例,该数据中心将部署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GPU集群,包括DGX B200系统与RTX PRO Servers,峰值规模可达1万块GPU。虽然整体规模美国动辄几十万块GPU的数据中心无法相提并论,但该项目仍然使德国的整体AI算力提升了约50%。
而对于这些AI公司来说,美国的数据中心正面临资源紧张问题。电力、土地、冷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扩张速度难以匹配AI算力需求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谷歌与微软的海外投资显得顺理成章。欧洲成为算力外溢的主要承接地。
德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完善的能源结构,同时具备高标准的用能监管体系。葡萄牙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大西洋光缆主干节点,同时能源成本相对较低,这些都使得AI企业能够在欧洲建立更长期、更安全的算力基地。
欧洲AI基建的长期逻辑
AI数据中心正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主线。从GPU到光纤,从冷却系统到电网扩容,整个产业链都在迎来结构性机会。分析机构预计,未来三年欧洲AI数据中心投资将持续增长,累计规模或超过400亿美元。能源企业、芯片供应商、通信公司都在进入这一赛道。
微软与谷歌的投资将带动本地就业和上下游产业发展。德国政府表示将为谷歌项目提供绿色能源接入与审批支持;葡萄牙政府也计划建设新的光纤线路,为微软的数据中心配套。
当AI进入算力与能源双重瓶颈期,地理开始重新重要。美国提供创新,亚洲提供制造,而欧洲,正在成为AI基础设施的处女地,也将成为AI产业的平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