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思科财报点评:亮点集中在前端,隐忧藏在后端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交换机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AI交换机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102

在 AI 浪潮的裹挟下,科技巨头的财报越来越像一次“能力与短板”的同步验血。思科最新一季财报同样如此:数据漂亮,股价盘后大涨,但喜忧之间自有分界线。

这一季,思科靠三张牌吸引了市场目光——财报全面超预期、网络业务强势回暖、AI 基础设施订单加速。从 8 亿跳到 13 亿,这不是个小台阶。

但另一边,Splunk 整合不如预期、软件业务推进缓慢、安全与协作业务双双下滑,构成了这份财报背后最深的隐忧。

思科正在试图完成一次跨越:从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走向 AI 基础设施供应商。但财报再次提醒投资者:这条路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财务表现亮眼:连续四季增长,给了市场一针强心剂

本季度,思科交出的核心数据都在预期上沿甚至更好:

·营收 14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

·非 GAAP EPS 1.00 美元,同比增长 10%

·GAAP 毛利率 65.5%,非 GAAP 运营利润率 34.4%

这是思科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 。更关键的是 Q2 指引:

·下季收入 150–152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146–147 亿美元

·全年收入上调至 602–610 亿美元

对于一家过去几年被认为“增长疲态明显”的硬件巨头,这样的指引罕见地坚定,也给了股价盘后上涨 7% 的理由。

驱动来自哪里?答案很明确:网络硬件重新活了

二、核心业务恢复元气:网络业务重新成为压舱石

如果把思科想象成一台多缸发动机,那么本季度真正起作用的是“网络设备”这一大缸。

·网络业务收入 7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远超预期

· 产品订单同比 +13%,且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速

这说明几件事:

1. 去年压着的订单开始释放

过去一年,许多企业推迟了数据中心和园区网络的更新,以消化库存和压缩支出。今年以来,企业 IT 开支恢复常态,订单重新回流。

2. 园区网络换代周期启动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业务,正在进入一次数十亿美元规模的换代周期。

特别是 WiFi 7、智能交换机、安全路由器等新品增长速度明显比过往任何一次升级都更快。

3. 思科并未在 AI 浪潮中掉队

这一点在 AI 基础设施订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AI 基础设施订单暴涨:真正让市场兴奋的核心信号

这是本季的最大亮点:

来自超大规模客户的 AI 基础设施订单,从上一季的 8 亿美元,跳到了 13 亿美元。

跳幅接近 60%,是“显著加速”而不是自然延续。

过去一年,思科在 AI 的叙事中相对安静,外界讨论更多的是博通、英伟达、瞻博网络(Juniper)。但这次财报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思科不是局外人,它正在实质性进入 AI 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周期。

AI 为什么会带动网络设备需求?

因为 AI 模型训练、推理的本质,是把算力通道拉得更粗、更密、更稳定。

训练集群越大,节点越多,对网络延迟、带宽、可靠性要求越高。

思科的动作也很直接——

上个月推出了基于英伟达芯片的新型以太网交换机,明确对标高速 AI 网络,抢“GPU 到服务器”“服务器到数据中心”的连接份额。

CFO Mark Patterson 的原话是:

“我们在 AI 领域的相关性持续增强,多年期、数十亿美元的园区换代机会正在启动。”

思科当前业绩有传统网络托底,如今又有AI 订单的爆发,也给投资者带去了一份增长的新的期望。

但故事另一面也同样重要。

四、Splunk 整合低于预期:软件引擎不点火,估值难往上走

思科花 280 亿美元收购 Splunk,这本质上是一场押注——押在软件、押在安全、押在经常性收入。

但这季度的数据显然不理想:

· 以 Splunk 为核心的Observability 业务线 Q1 仅增长 6%,与 Splunk 独立上市早期季度 30% 左右的增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安全业务收入下降 2%

·协作业务下降 3%

这意味着两件事:

1. Splunk 并没有快速接上思科的增长曲线

整合进程比预想缓慢,组织磨合、销售团队衔接、产品线统一等问题都在拖累 Splunk 的增长势头。

2. 软件仍然只是故事,不是增长引擎

目前思科的业务结构中,硬件业务约占总收入的 75%。

而市场对一家硬件公司的估值,永远是“中等偏下”,除非它成功转向高占比订阅收入。

Splunk 的整合表现,是这份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隐忧。

五、结构性的矛盾:硬件在加速,软件在掉队

思科当前最大的矛盾,不在财务数字,而在结构:

·硬件在复苏,且绑定了 AI 换代周期 (这是当前的亮点)

·软件在放缓,且 Splunk 整合不达预期 (这是影响估值的短板)

这种结构,一方面能维持营收稳定增长;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思科从“中位数增速”向“高成长公司”切换。

思科想要重新进入高估值区间,必须做出两件事之一:

1.AI 网络订单持续高速增长,成为长期结构性增量

2.软件业务重回两位数增长,Splunk 成为收入与利润的第二增长曲线

就目前来看,AI 的确定性高于 Splunk。

六、展望:高增长很难,但 AI 周期给了思科第二次机会

站在当前节点,如何看待思科的长期前景?

1. AI 网络升级是实打实的增量市场

训练集群越来越大,推理节点越来越多,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密,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资本开支。

思科的基础盘足够大,只要能守住高端以太网市场,就能吃下这波 AI 的结构红利。

2. Splunk 整合是第二条战线,但现在看更像难仗

280 亿美元买来的增长引擎,如果启动艰难,则会影响思科未来两年的估值中枢。

3. 当前估值不高,但也不算便宜

从估值角度看,思科目前 TTM 市盈率大约在 28 倍左右,在大型科技股里不算最贵,但对一家公司中个位数增长预期的硬件+软件混合体来说,也谈不上特别便宜,处在:

· 比硬件公司略高

· 比软件公司明显低

· 介于转型路径中的“灰色地带”

能否往上走,全看软件业务的恢复速度。

总结:亮点和隐忧同在,但 AI 给了思科时间窗口

这季财报足够漂亮,核心亮点很清晰:

· 收入、利润、指引全面超预期

· 网络业务重新强劲

· AI 基础设施订单大幅跳升

· 园区网络进入换代周期

但隐忧也同样清晰:

· Splunk 整合不如预期

· 软件业务占比拉升缓慢

· 安全、协作业务继续下滑

· 结构性矛盾没有改善迹象

可以说,思科正在经历一次“前端亮点集中、后端问题堆积”的阶段。

AI 给了它一个窗口期,但要想真正转型为高估值公司,它还需要把 Splunk 这台引擎修好,并让软件业务重新启动。

这是一家老牌硬件巨头的再造战,它还没赢,但至少重新上路了。

© 2025 预见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码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