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小鹏三季报电话会解读:大模型、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三线齐发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推理时代 #推理时代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129

小鹏汽车公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后,市场第一次看到这家成立十一年的造车企业走到拐点的可能性:交付、营收、毛利率、现金储备、亏损收窄,几乎所有核心指标同步创下新高。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并非单季财务的亮眼,而是它背后那套围绕“物理AI”的下一代战略版图——从“一车双能”的新产品周期,到Robotaxi、人形机器人与VLA 2.0,构成一个跨车型、跨形态的智能化体系。

这次财报电话会,是小鹏过去几年战略积累的第一次系统性展示,也是其未来三年(2026–2028)成长曲线的底层逻辑。

一、Q3业绩:财务与经营双反转,进入盈亏平衡倒计时

三季度,小鹏实现了自上市以来最强劲的一组指标:

·交付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49%

·毛利率首次突破20% ,创历史新高

·净亏损同比收窄近80%

· 现金储备显著提升

· 公司直言:目标Q4盈亏平衡

对于长期关注造车新势力的投资者来说,20%毛利率的意义不只是一条数字。它代表产品价格体系已经撑住、供应链效率大幅改善、规模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也代表“烧钱换增长”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如果第四季度顺利实现盈亏平衡,小鹏将从“亏损扩张”彻底转向“现金自循环”,具备了向中长期战略加速倾斜的资本基础。

这也是其加码“物理AI”的前提。

二、从软件定义汽车,到物理AI的第二曲线

何小鹏在电话会上反复强调一句话:

“只有深度融合的物理世界大模型,才能让机器在真实世界中交互、沟通、改变甚至创造。”

从公司过去 11 年的路线来看,小鹏正在从“软件定义汽车”跨向“物理AI定义机器”。这意味着:

· 核心不再是驾驶辅助,而是以大模型为中心的车辆智能体系

· 芯片、算法、传感器、数据体系将围绕“一个物理世界模型”集成

· 汽车、人形机器人、Robotaxi将共用同源大模型与基础设施

· 硬件与软件的迭代速度会显著加快

· 商业边界大幅扩张,不再局限于车本身

换句话说,小鹏在用“物理AI”做一条比智能驾驶更大的新赛道。

这一战略在财报电话会中通过三条主线得到了具象化:

·VLA 2.0 模型的跨代进化

·无激光雷达的Robotaxi量产路线

·人形机器人Iron的全能力集成与规模化量产

这三条线,将决定小鹏未来五年的天花板。

三、“一车双能”产品周期开启:新能源份额扩张的关键一跃

不过,小鹏最现实的增长动力仍来自产品。

随着“大电池磷酸铁锂 5C”超级增程技术落地,小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周期——“一车双能”(纯电+超级增程)

新周期有两个显著特点:

1)增程技术的彻底换代

传统增程用户最大的痛点是:城市用电、省际靠油,充电速度慢、续航焦虑高。小鹏通过“长纯电 + 5C快充”模式,把这两个痛点同时消融。

例如:

·小鹏X9超级增程综合续航1602公里,是全球续航最长的大七座SUV

· 转弯半径最小、空间利用率最高,针对家庭与城市应用场景

因此,小鹏的用户圈层从一线城市向北方和内陆扩散,原来纯电车企触达不到的用户,被“极速充电 + 超长续航”重新吸引。

2)产品节奏加快、爆款化能力显现

X9 超级增程预售订单达到上一代同期近四倍,证明了“双能路线”正在补齐过去的产品弱点。

随着 G9 超级智能在11月20日上市同步交付,公司给出的预期是:

12 月销量将再创新高。

这将是小鹏增长曲线的第二驱动力。

四、2026 年产品规划:多条产品线全面爆发

何小鹏透露,2026 年将是公司产品线极度密集的一年:

·三款全新“超级征程”车型

·四款全新“一车双能”车型

· 其中包括一个类似 M03 的爆款级产品

这意味着 2026 年将出现“小鹏史上最多新品”的车型布局,覆盖纯电、增程、大点位SUV、紧凑级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

一句话总结:

从产品宽度到价格梯度,小鹏第一次具备“完整产品矩阵”的能力。

五、全球市场:从销量到本地化制造的跃迁

在海外市场,小鹏增长速度同样显著:

·9 月海外月交付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79%

· 三季度新增56家海外门店

· 销售服务网络覆盖52国

· 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启动生产,首批 G6/G9 已下线

· 慕尼黑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这意味着小鹏的全球业务不再是“输出车辆”,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本地化生产 + 本地研发”模式。

更关键的是:

小鹏计划在 2026 年向海外推出至少三款新车型,其中包含全球市场最核心的中小型 SUV。

这是其全球规模化的关键一步。

六、VLA 2.0:参数量提升 10 倍的跨代能力跃迁

在智能驾驶层面,小鹏宣布:

·VLA 第二代物理世界大模型参数量提升 10 倍

· 辅助驾驶安全性、体验全面跨代

· 12 月底开放先锋用户共创体验

·2026 年一季度向O7及以上车型全量推送

何小鹏强调:

“我近期亲自试驾,在复杂路况下表现极其惊艳,没有任何同级端到端模型可比。”

更重要的是,这一代 VLA 将开源。

· 第一批合作伙伴将是大众

· 图灵 AI 芯片正式获得大众定点

· 合作车型将在2026年初量产

· 技术授权收入将支持持续迭代,形成正向循环

这标志着小鹏的技术体系从“内部驱动”走向“生态输出”。

七、Robotaxi:2026年中国开启试运营,行业成本结构被重写

在行业普遍依赖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昂贵传感器的背景下,小鹏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路线:

·不使用激光雷达

·不依赖高精地图

·全部前装量产

·泛化能力是核心,不局限城市

· 2026 年推出三款Robotaxi

· 并在中国正式开启试运营

这条路线的本质是:

以大模型作为核心智能,不再依赖昂贵硬件堆料,以规模化量产为最终目标。

第一批合作伙伴是高德,小鹏也会开放Robotaxi SDK。

在行业商业模型尚未跑通的背景下,小鹏的路线争议不少,但同时也是最具差异化的尝试。

八、人形机器人:2026年底量产,2030年指向百万台规模

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采用与车辆同源的VLA大模型路线,整车与动力链团队深度参与。

进度表清晰:

· 2026 Q2:实现跨域融合的全能力集成

· 2026年底:率先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 商业应用场景:导览、导购、导询、安防

· Iron将进入小鹏门店、工厂和园区

· 目标:

2030年年销量突破100万台

这已经不是“技术概念”,而是一个明确的产业化路径。

结语:小鹏的真正战场,在 2026 年之后

如果说2025年Q3让市场看见了小鹏的财务反转,那么2026年将是其战略兑现的关键节点:

·一车双能产品周期全面爆发

·VLA 2.0大模型量产推送

·Robotaxi试运营落地

·人形机器人进入规模化制造

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将构成一个统一模型驱动的物理AI生态,小鹏的未来不再仅仅取决于单车销量,而是取决于其智能化系统的广度、生态化程度与商业延展能力。

这家公司正在进入成立以来最关键的三年。

© 2025 预见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码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