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大摩首席展望2026:风险重启之年

作者: 预见大模型 热门 #热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136

如果说2025年仍停留在“宏观杂音压过资产价格”的阶段,那么摩根士丹利给出的2026年则是清晰的六字结论——“风险重启之年”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Michael Wilson写的这份跨度庞大的全球展望报告,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不仅因为它给出了标普500指数2026年末7800点 的激进目标,更因为它试图给出一个新的叙事:经济没有衰退,但政策却以罕见的顺周期组合方式齐上阵;科技投资处于超级早期,但已足以重塑信贷结构、企业盈利和资产定价体系。

大摩在报告里反复强调一个观点:2026年的关键,不在“宏观降噪”,而在“微观重估” 。换句话说,市场重新把焦点从地缘、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移回企业盈利、技术周期和资产供需本身。

一、“政策三巨头”罕见合力:财政、货币、监管同向发力

大摩最引以为傲的判断,是2026年将出现美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政策三位一体”: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三者罕见地在非衰退时期同时顺周期发力。

这种组合上一次出现,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 财政:减税+刺激,企业部门直接获益

报告明确写道,根据2025年7月4日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生效的《OBBBA法案》,预计2026-2027年间对企业形成约1290 亿美元规模的减税

这意味着什么?

· 不再是疫情时期对家庭“撒钱”,而是直接向盈利端注水

· 对企业投资意愿的刺激是真实的,不会被短期消费波动冲淡

· 在盈利基数高企的情况下进一步抬升 EPS,使企业盈利具备“超预期空间”

2. 货币:降息延续,但大摩强调“非衰退式降息”

与市场普遍认为降息来自经济疲弱不同,大摩强调:

美联储2026年上半年降息50bp,是在宏观平稳背景下的“顺周期宽松”

这个细节非常关键。

这意味着资产价格不仅受益于更低的贴现率,还叠加了相对良好的经济活动,而非“衰退式宽松”。因此,降息不会引发避险情绪,反而推动风险资产估值扩张。

3. 监管:能源、金融监管放松,释放“动物精神”

美国政府预计在能源和金融领域推进监管松绑,这是过去十年罕见的政策组合。

大摩认为,监管放松的重要意义不是立刻带来盈利增长,而是让企业有更大的资本开支空间,为接下来的AI投资供给侧爆发 扫清障碍。

总体而言,这“三巨头”形成了一个美国非常稀缺的环境:

经济没衰退、政策却像衰退后那样全力刺激。

二、核心驱动力:AI投资正处于“不到20%完成度”的超级早期

如果说政策为2026年奠定了流动性与情绪基础,那么AI投资周期 才是大摩给出强烈看涨预期的核心。

报告里有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全球 AI 数据中心总计近3万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目前仅部署不到 20%。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算力扩张,只是序幕中的序幕

1. AI资本开支不是传统周期:它是“跨周期+高确定性”投资

传统的科技投资往往随盈利周期波动。但大摩认为,AI基础设施投资完全不同:

· 它不是消费驱动,而是基础设施驱动

· 不依赖于终端需求的短期波动

· 是科技巨头为未来5–10年竞争力下注的“生存性投资”

· 即使经济波动,也很难撤回

因此,它会像 20世纪末的宽带建设一样:持续、确定、规模巨大、跨周期。

2. 1.5万亿美元融资缺口,将重塑信用市场

报告测算:

· 约50%投资来自科技巨头自身现金流;

·剩下1.5万亿美元,全靠信贷融资补齐。

巨量融资将直接重塑信用市场:

·美国/欧洲IG债供应量暴增 (主要来自 hyperscalers);

· 数据中心资产支持证券(ABS)将显著增长;

· 投资级债券利差将被供应压力推宽。

大摩在报告中特别提醒:

AI的投资者不是股东,而是债券持有人。

AI的利润兑现不在2026,而在2027–2028。

换句话说,2026是“投钱的阶段”,不是“赚钱的阶段”。

但资本市场会提前定价这条确定性最高的增长曲线。

三、美股独占鳌头:标普500目标价7800点,靠的是“EPS >估值”

大摩给出了华尔街最激进的标普500指数预测之一:

2026 年末 7800 点,比当前水平再涨 15%。

它之所以看多美股,不是因为估值,而是因为盈利——它认为市场低估了未来两年的EPS增速。

1. EPS才是美股上涨真正的底盘

大摩的EPS预测如下:

· 2025 年:272美元(+12%)

· 2026 年:317美元(+17%)

· 2027 年:356美元(+12%)

这是“强劲得不太真实”的盈利增速,但大摩给出的逻辑是扎实的:

1.企业定价权增强

2.AI 驱动效率大幅提升

3.税收和监管减负

4.利率稳定、金融条件更宽松

所以,尽管 CAPE 高达38倍,大摩认为:

高估值可以持续,只要盈利增长足够强。

这就是大摩敢给7800点目标的底气。

2. 美国比全球其他市场更具结构优势

大摩明确排序:

美国 > 日本 > 其他发达市场 > 新兴市场(分化)

·日本 :受益于企业改革、通胀回升、税制与资金流入(NISA 2.0)

·欧洲 :产业结构偏“老经济”,增长更依赖估值扩张

·新兴市场 :分化,下半年美元走强会对部分市场施压

美股持续跑赢全球,中国投资者也会密切关注这一结构性趋势。

四、固定收益市场:美债将迎来罕见的“牛市陡峭化”

大摩关于利率的判断,是这份报告最值得市场注意的部分之一。

它认为:

2026 年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出现显著牛陡——由短端大幅下行推动。

1. 2年期vs10年期:利差扩大到145bp

大摩预测:

· 2年期利率降至2.60%

· 10年期利率维持4.05%

· 利差拉大至145bp(近五年最陡峭)

关键是:

这不是“长端上行”造成的熊陡,而是“短端下行”造成的牛陡。

对投资者的含义很简单:

· 短端利率下行 → 信贷压力缓解

· 长端维持区间 → 估值可控

· 期限利差扩大 → 利好银行等金融机构

· 债市更适合做“曲线交易”而非方向性交易

五、外汇市场:美元“上弱下强”,并不是简单走熊

外汇部分,大摩给出了一个非常有“美国特色”的周期判断:

· 上半年:美元弱到94

· 下半年:美元反弹到99

全年基本持平。

逻辑很简单:

·上半年:降息+风险情绪改善 → 美元负风险溢价释放

·下半年:美国经济恢复+长端利率回升 → 美元又变香了

对主要货币的判断如下:

·欧元/美元 :先涨至1.23,再回落至1.16

·英镑 :被英国央行大幅降息压制

·日元 :跟随美债节奏,先升后贬

·澳元 :上半年表现最佳(典型风险资产货币)

这意味着:

2026年外汇不属于单边趋势行情,而是时间分段、国家分化的结构行情。

六、信用债市场:高收益债好于投资级

债券市场的分化来自 AI 投资周期本身。

1. 投资级债券(IG):压力山大

原因很直接:

· AI基建要融资

· hyperscalers 会大量发IG

· 供应压力巨大

· IG利差预计走阔到95bp

换句话说:

这不是信用恶化,而是供给淹没需求。

2. 高收益债(HY):反而更平衡

HY 的供需相对稳定:

· LBO/M&A发行增加

· 但存量被战略收购移除

· 供需大致抵消

利差仅温和走阔至300bp。

大摩的结论:

HY > IG,因为 IG 遭遇的是“史诗级供给潮”。

3. 结构化证券会成为“黑马”

监管放松的大背景下:

· 银行/保险资本约束下降

· 对结构化产品的需求上升

· MBS、优质ABS成为防守中带进攻的品种

七、大宗商品:金属胜过能源,黄金仍是“最稳的那一笔”

大摩在大宗商品上有个非常明确的态度:

不看能源(主要指原油),看金属;不看石油,看黄金。

1. 黄金:目标价4500美元/盎司

驱动力包括:

· ETF 流入恢复

· 央行购金虽放缓但仍在累积

· 珠宝需求企稳

· 通胀尾部风险

· 全球不确定性偏高

· 美元上半年疲弱

这是黄金罕见的“三周期共振”:

宏观宽松周期 + 财政赤字周期 + 地缘脆弱周期。

2. 铜:2026年缺口扩大至60万吨

原因:

· 矿山扰动(地质问题、品位下降)

· 新增供给落地不及预期

· AI 数据中心拉动铜需求(电力+散热+布线体系)

大摩给出的铜价目标是10,600美元/吨

3. 石油:中性偏弱

· OPEC产量高

· 非OPEC供应增加

· 全球需求增速放缓

· 美国能源监管放松反而增加供应端弹性

经济环境并非石油牛市的土壤。

结语:2026是“投资者重回基本面”的一年

大摩这份报告的核心精神,用一句话可以总结:

整个世界都将围绕“政策宽松 + AI投资”这条主线重构。

它不是乐观主义的溢出,而是基于三条确定性:

1.美国政策环境未来两年将前所未有的顺周期化

2.AI投资周期仅完成不到20%,剩下的是史无前例的长坡厚雪

3.企业盈利增速在政策与技术双加持下,具备突破市场一致预期的能力

2026不会是市场毫无波动的一年,但它确实可能成为风险资产的关键拐点。

美股、黄金、铜、结构化证券、日元和澳元等资产,都将在这条新主线上呈现出各自位置。

而那些试图继续用2023–2025的宏观剧本来解释市场行情的人,可能会错过一个“新周期的开机信号”。

© 2025 预见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微信扫码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本文